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健脏腑手指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中,手指锻炼法不仅具有治愈脏腑病患,强健脏腑机能,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的功能优势,而且在紧要关头还能派上大用场。
比如,偶感心脏不适,有旧病复发的先兆出现时,即刻掐住中指的指甲根部进行压推按摩,接着在中指的上指腹、中指腹施以同样的术数,见效很快,病情即刻便可得到缓解,从而为得到医院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甚至有的人还未人院救治,身体就已恢复了。
有其它脏腑疾病的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则可在相对应的指甲、指腹上如法施治。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救助别人,举手之劳即可解决大问题。
其机理在于,十指的井穴除中冲穴在指端外,其余都在指甲根上,而这里恰好是神经最为敏感的区域。根据脏腑所属指位,对其重点刺激,能很快调动经脉井穴的传导调节作用,缓解或平复该区脏腑的非正常波动状态。
不少老年人看好手指的特殊功用,做起手指操来,时间长了,自然底气就足了。这些老年人深有体会地说:“要想身体好,劝君常做手指操。”手指操常见锻炼方法有两个部分。
1.姿势要求:行、立、坐、卧皆宜。
(1)双手合十置于胸前,掌指上指,垂直于小臂,十指密贴挤压,以掌指关节为轴,以上指腹着力,左右挤推,迫压腕关节反折至最大限度,而臂肘保持原位不动。反复次数因人而异,最后回复原位。
(2)接上,掌指内翻,指向胸部膻中穴,十指挤推要求同上。掌指外翻180°,十指挤推动作与上同,然后上转90°,回复(1)的原位。
(3)接上,掌根、掌心、指根、指腹相继拉开,指尖相对,相距3寸许,然后五对指尖互相冲撞,次数不限,多多益善。接着,岔开十指,五对指岔交插相撞,反复次数要求同上。
2.手与足,其阴经、阳经及穴位的分布是两相对应的。
在做有节奏地十指指尖、指岔相撞时,只要把意念放在脚趾上静静体会,便会感觉到足端有同节奏地触动,时间长了,头顶天门穴还会被带动得发颤。这可以作为一种检验动作是否合度、是否到家的方法使用,但不可性急,要有从不敏感到敏感的过程。
在做十指相推的动作过程中,应当注意,被推的一方并不是毫不费力地顺势倒向一边,而是始终与推力较着劲缓缓折弯的,折至自己能到的极限,方才用力挺起而反推。与此同时,臂肘则力保原位不动,这便与左右推力形成了势态均衡的“二争力”,使整个掌指力饱气足,强劲冲击并抻拉指、掌、腕关节周围的肌群、韧带,促进气血环流。
历代养生家都很注重“达五通”,无论哪种功法,从何处人手,无不以能否“达五通”作为检验其功效的标准。所谓“五通”,指的是两手指端,两足趾端及头的顶部,这是离肢体最远的五处端点。如果这五处远端都通了,就说明肢体内部所有经络全通了,同时表明人体与外界大自然交流信息的前沿通道业已建成,强化人天合一的人体组织系统已畅通无阻碍。不言而喻,“合掌推指”应当是“达五通”的捷径之一,简便易行,不难做到,只需持之以恒。
1.姿势要求:立、坐皆宜,行、卧亦可。
(1)两臂平开成一字,身体中正,中指带动掌面立起,掌心用力外推,手背与指根部用力回收,使掌与臂成一直角。合度后,以肩胛带动,双臂回缩,肘不弯曲,两臂保持一字平伸,掌臂仍持原来角度,仅凭肩、胛的关节间隙外撑,撑到极端再缩回,反复数次。
注意:在掌臂来回伸缩过程中,如果肘部弯曲或是立掌不够直角,功效就会相应打折扣。但对初练者不作强求,力求合度,循序渐进。
(2)掌与臂成一直角,五指分开,先分拇指、小指,再分二指、四指。而后五指是并扰,并合时,先合二指、四指,再合大指、小指。反复数次。
(3)将立掌放松,但不立即下落,让指掌相互配合,自上而下逐节弯曲下抓、内收,拇指与其余四指边落边捏成梅花状,并向掌心提拉,尽力压缩梅花型指端与掌心的距离,整手外观是半握式。然后五指松开,指掌逐节上翻,直到全部伸直、立掌,尽力后跷。如此反复数次,以尚可坚持为度。
2.要领提示
此式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要做得合度,还是要拿出一些气力,下一番功夫的。要求胳膊外撑时是直的,回缩时也是直的,同时指掌直立时要与臂呈直角,指腹外挺,而五指捏合向掌心提拉时,肘关节也不得弯曲,初练者必须感到腋下、肩上与小臂肌肉酸胀难忍。做立掌分指动作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当四个指头双双外分时,小臂肌群及腕部筋腱感到既吃力又别扭,好像总是用不上劲,每个部位都很紧张。
此两式手指操,处处“制造紧张局势”,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改善初练者原先的筋脉僵滞状态,使平时难以活动到的地方也能充分得到锻炼,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使手指末端气血更加充盈畅达。科研人员曾对人体血流变化情况做过这样的测试:先让被试者手臂直撑,红外线辐射仪显示,手指边缘出现很多竖又,这表明气血流量在增强;再让被试者把手臂弯曲下来,其竖又便随之减少,这说明气血流量在减弱。可见手臂曲直对血流的影响。
紧张是为了松驰。以上动作设计的节律,不外乎一紧一松,一张一弛,使得从此处经过的气血形成脉冲之势,加强对血管瓣膜的冲击力度,使本来受阻的地方得以缓解,原来流通不畅的地方尽快得以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