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有效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有效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46-01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全面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是摆在全体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地实施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近年来,一些教师尝试的“学案导学”,用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供多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进行复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

有效课堂教学的导学案中,教师主要编排以下题:复习题、尝试学习题、巩固练习题(含需要人人过关的基础题和可分层选做的综合题)、对照学习目标的课堂检测题、补救练习题。那么,要用这么多的习题或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并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再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这是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明确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着力培养学习者提出问题并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所谓问题,并不是在一个概念或判断上,加一个“为什么”的前缀或后缀就成功了。这种简单的“为什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能引发学习活动的问题,也可能只是一种无思考价值的表述。学习需要的问题,关键是发现学习内容与主体认识之间、学习内容之间,乃至主体自身既有认识之间的一般矛盾或深层矛盾,并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探求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求得认识的深化、改造和提升、变革。这种新信息、新材料与既有认识之间的往复运动过程,也是学习者不断深化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他们扩大自身认识范围与改变思考角度的过程。人们发现问题的基础,是多方面筛选接受新的信息,是个人头脑中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与认识准备,是自身养成了对比联想、思考分析的习惯。一般说来,没有新信息传入,没有个人相应的信息储备,没有联想比较分析的习惯,都不可能提出真正有科学思考价值的问题,而仅满足于提出问题,却不去追求有根据的解答,也不会带来有意义的学习与研究活动。“问题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反映,而科学精神的本质,一是怀疑,不相信任何没依据的、不合理的论断或主张;二是积极规范地求证、求解。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天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起源万物本质之类的大问题,但只停留于“问”,而不曾引发积极的求证、求解,结果不仅没有带来中国现代意义的科学发展,而且也使问题本身深刻的哲学意义被埋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应成为有效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也应视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时,不但要做较充分的学情调查,以保证问题的针对性,而且要注意为不同的学习群体准备不同的问题,从而让学习者有选择适合于自己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能从自己的真实问题出发,开始新的学习活动。其次,在学习者初步形成问题意识以后,教师要善于提供比较丰富,又存在某种矛盾冲突的学习材料或事实证据,从而让学习者在阅读、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而探求可能的解答。教师还可以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提示思维活动重点、提示对比分析的角度方法、提出更多的相关理论或事实等措施,帮助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求可能的解答,从而使教学过程的重点,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分析整合知识,转变为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实践活动,亦即所谓的探究或研究过程。这是一种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种较为费时又较有实效的方法。培养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第三条途径,是教师本人现身说法,是完整意义的示范性教学活动。亦即教师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完全全地叙述报告给学习者,尤其要详尽地陈述分析自己思考过程的曲折与得失,从而让学习者不仅可以破除对教师本人的迷信或盲从,并从而体验到科学的怀疑态度的真谛,而且可以从借鉴比较中发展本人的思考分析能力,学习思考与分析的方法。许多大师级的学者,在其教学生涯中,留给学生印象最深的,并不只是他们的博学与睿智,而是他们坦诚的科学态度,是他们那种与学生共同思考分析疑难问题时的纯真与自然。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学习学科知识,并不是教学的常态,但是,当教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某种无知,并与学习者共同去破解它,当教师有勇气向学习者展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苦恼与挫折,并详细陈述其解决途径时,它对于学习者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则必将是超乎寻常的,也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当然,培养问题意识与能力的根本性要求,是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是培养他们对一切新的异常信息,都采取“先怀疑,后求证,再接受”的基本态度。同志早就要求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都要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可惜的是,多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太多的改进,不加思考的盲从与迷信,依然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所以,要从小培养学习者的怀疑与求证精神,教师还应鼓励他们质疑自己和自己所传达的知识信息,鼓励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去尝试证实或证伪,从而真正营造出对学习者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当然,在注重培养学习者怀疑精神时,必须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发表意见权利的态度,独生子女条件下的自我中心倾向,只关注个人经验而不学习他人经验,只怀疑他人而不怀疑自己的态度,都不会带来真正的科学精神,也不会形成有价值的问题意识,这是应该引起警惕的。

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是有效地进行探究、研究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工作目标与实现途径。这一任务将伴随学习者发展的全过程,也需要落实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作为一线教师,利用好“学案”这一载体,充分设计并编排好五套习题,使学习内容问题化、习题化,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