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预设造就精彩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预设造就精彩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预设与生成是其核心理念之一。精彩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精心预设。而预设和生成是相伴产生的,只有以预设促生成,才会让课堂更富有活力,而且有效的预设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的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缺少预设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缺少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课前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精心的预设,一切精彩的生成就犹如空中花园。下面,笔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有效预设,进而造就精彩课堂。

一、巧妙捕捉预设时机

1. 在导入中预设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学生获取快乐的活动。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可见,课堂导入的充分预设显得必不可少。

如在《可能性》一课的导入部分,我是这样预设的:以“足球赛裁判抛硬币决定哪方先开球”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抛硬币试验”活动,学习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设计这个导入,不仅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几种情况有了初步感受,领悟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有清晰的思考和明确的安排。教学重点往往是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有效的预设能引导学生寻求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课堂教学预设的精彩之处。

如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中,感受角有大小并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突破重点,我设计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动手做角,感受角有大小。我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搭出一个角,追问怎样将角变得更大些,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把角变大和变小,帮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小的。第二个层次,会比较角的大小。我先出示两个大小很明显的角,学生很容易就能区分;接着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比较,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得到“把两个角重叠”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相近的角的大小。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元化,让他们可以数格子,也可以借助学具用重叠法来比较。

有了这样层次清晰、目的明确、层层深入的预设,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也都一一化解了。

3. 在练习中预设

练习是对新知的巩固和应用,既要有基础练习又要有综合练习,还要有拓展练习,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因此,练习也需要精心的预设,体现该有的探究层次。

例如在设计《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可以这样安排:先由生活中与7有关的现象出发,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七言诗、七巧板、七星瓢虫、七弦琴等,再创设“七个小矮人”的情境,通过编写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来巩固7的乘法口诀。这样,既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

在如此精心预设下的练习,真真切切地成了学生实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维、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有效预设的方法

1.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把“小小商店”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在算钱、付钱和找钱的真实体验中,学生不但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印象,而且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相比呆板地出示文字描述的题目让学生来算一算要找多少钱,这样的情境创设,显得更生动,也更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境既使学生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购买商品、如何计算价格,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以致用。

2. 从学生出发,剖析学法

在预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如在《认识直角》一课中,如何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是一个难点。在设计时,我先安排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上的直角,再找一找教室里的直角的活动,然后追问学生怎样确定这个角就是直角,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想到可以用三角尺上的那个直角来比较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一次小小的探究,学生对于判断直角的方法肯定会印象深刻、了然于胸了。

3. 从旧知出发,寻找结合点

新知识往往是在原有的旧知基础上的提高。预设时,可从旧知出发,找准结合点,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零散的知识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足见课前预设的重要。叶澜教授还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当生成恰如所愿,这样的数学课堂便是精彩;当生成出乎所料,若处理得当,这样的数学课堂也将精彩,甚至更为精彩。

(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