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巨伞”下的会展凝聚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巨伞”下的会展凝聚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里,是国内最实用的场馆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西式管理的场馆。这里,吸引了许多流动展聚集郑州,又推动着以“郑交会”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展会的发展。仰望着伫立在中原大地蓝天之下,凝重沉稳而不失现代气息的“大伞”,更想进一步走近它去了解它。――这就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郑州会展业的发展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这个“大伞”的守护者之一,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李乔松默默地努力着,致力于郑州会展业的跨越发展。在第十六届郑交会期间,忙碌的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角色

北方的11月,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大伞”却像是夏天,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刚在10月底圆满结束,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第八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2010第三届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又相继展开。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团队还没有停下来喘口气,又开始新的“接待”工作了。

会展人总是处于一种“忙并快乐着”的状态,自2005年建成使用以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郑州会展业扬起了前进的风帆,成就了郑州市在二线会展城市的名列前茅。“展馆就因展会而有生命力,会展人也因展会而成长。”李乔松微笑着说,郑州会展业的繁荣与当地会展业的软硬件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一,政府支持。郑州市委、市政府自2005年相继出台郑州会展业的发展政策,并设立了1500万元的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多策并举强力促进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市场潜力。郑州是一个巨大的商品贸易市场集散地,加之周边区域的2亿消费人口,已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与流通基地,利于企业低成本办展或参展。第三,区位优势。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通通讯枢纽,同时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利于客商及其产品的贸易往来。

可见,郑州发展会展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可持续性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场馆的服务。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郑州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交与郑州香港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托管”管理,采用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专业化的服务理念,其“优质、特色的服务”在业界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每一个展会开展前,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都要对展会的筹备、展场交易秩序做周密安排,通过市政府协调会周密布署,与相关部门及主办方协调配合,加大对展场公共安全、消防、卫生防疫、市容、交通管理的投入,制订完备的应急工作预案,确保展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展会环境。为了保证展场的秩序,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狠抓展场管理,在场地安保、服务上下工夫,并认真和客户沟通,做好各项配套服务。进一步净化交易环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兜售商,确保展会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作为场馆,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为参展商、观众提供帮助。”李乔松诚恳地告诉记者。大多数参展企业的满意让场馆获得了更多的客户资源。

政府主导到市场化的逐步转身

十六年,不只是历史,也是经历。作为河南省资历最深、影响力最大的郑交会,不只是郑州会展业的延续,也是“全国综合性展会”的代表之一。李乔松见证了郑交会的一波三折,也对郑交会充满了复杂的感情。从1995年第一届政府办展的好开端,到2003年前后的迷茫,再到2006年的开始变革,郑交会经历了改革的阵痛。“这似乎是综合展必然而走的道路,从政府主办到市场运作。”李乔松跟随着郑交会一起欢喜一起忧。

经历了2009年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的探索,作为协办方的郑州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发力,第十六届郑交会达到了90%的市场化成份,创历年之最。这无疑传达出一种积极的讯号。既然是“改革”,又谈何容易。李乔松告诉记者,“借助媒体的宣传力量,做好展会的服务工作,动用市场化的机制,全力招商。”具体说来,第16届郑交会总结以往历届郑交会的经验教训,选定相对成熟、有经验、规模化程度高的商,建立一支能打敢拼并且相对专业化的招商队伍,确保郑交会招展运作的稳定性、持续性。这一举措的确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参展面积、参展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展商和观众的反馈也很好。

在综合展方面,“要展出特色,企业就要展出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带给专业观众和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觉。”李乔松说道。第16届郑交会邀请了东盟国家的参展,开始了国际化的探索;友好城市、省辖市参展也好于往年。拉萨市也首次组团参展,为展会增添了新亮点。

在专业展方面,更是可见一斑。“郑交会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在其中培育专业展就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李乔松表示,没有专业就没有吸引力。在展会现场的采访中,李乔松的话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渔具展自2009年入驻郑交会,得到了很好的收获。有一些企业反应,“在郑交会的羽翼下做专业展,参观郑交会的观众中就存在着我们潜在的客户,我们参展既推广了品牌,也为商品拓宽了渠道。”李乔松对此深感欣慰,“只要听到展商肯定的声音,就证明我们的努力和尝试没有白费”。

“综合展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去攻克。”李乔松冷静地说。郑交会今后将继续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勇于开拓,在组展方式、办展模式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中部地区开拓市场的重要载体,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繁荣河南市场、推动河南经济发展、促进郑州与兄弟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取得更大的辉煌!

采访侧记:

从展馆自办展的角度来看,郑交会可谓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摸索和尝试。结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扩大展馆的使用率,“自办展”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做自办展,有效地补充了展馆的闲置空间,也能培育自身的展会品牌。”李乔松并不否认自办展的作用。那么,挖掘特色资源,原创展会,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否也会转变?“是否要着手自办展会,还需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来决定。”李乔松没有直面作答,留给了业界无限的猜测,翘首观望着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动向。

这不是故弄玄虚,不是设置悬念,而是李乔松的严谨和务实。面对记者对于展馆经营的提问,他亦很认真,“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关键是要有利于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在李乔松对会展业的那份感情和责任中,记者看到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这把巨伞的会展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