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让语文课堂走向学生自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让语文课堂走向学生自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只有学生积极体验、主动探究、发自肺腑地表达的课堂,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映照出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改进课堂的自觉自悟。但在实际教学中,好多语文课还不能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人地位,不是帮得太多,就是牵得太紧。课堂上,我们看到是言而不发的困窘,“顾左右而言他”的无奈,看老师脸色猜答案的可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的课堂展示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风貌,奏响生命律动的音符,充分体现出自主呢?

一、 教学设计要把握整体性

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时,就要通盘考虑,打下基础。在教学时间成定数的前提下,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必须把握教材的整体性,精简目标,精简教学步骤。

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就是要立于主旨的高度,从全篇出发,进行整体设计。着眼全篇,进行整体设计,才能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才能更好地领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内涵,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同时,对教材主旨把握得愈准,对“部分”的理解就会愈深刻,自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会拓展得愈广阔。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一篇课文的训练点有很多。而有限的课堂不容许我们将所有的训练点一一完成,因而确定教学目标应有所取舍。这个取舍的过程是艰难的,它需要教师付出心血与智慧,好多教师习惯于凭自己的兴趣确定教学目标,实际的教学往往会失于法度;有的教师囿于教学参考书的建议确定教学目标,实际的教学显得呆板;而有的教师将考查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于是语文教学的课堂便成了考前训练的课堂。

正确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应是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教材本身的功能与学生成长需要的有机结合的整合。教学目标一定要精简,一课尽量确定一两个主要目标。教学目标精简了,教学步骤才能精简。教学步骤要少而精,还要坚持从方便学生的学出发。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地球的信息?2. 透过这些信息,你懂得了什么?3. 你觉得我们人类应该怎样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三个步骤,思路清晰而重点突出,而且环环相扣,体现了认识水平的提升与感情的升华,这样教学步骤少了,学生自学的时间便多了,而且每个步骤的问题都呈开放状,自然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研究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二、 教学实践要努力体现趣味性、实践性与探究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育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因此,富有情趣、智趣、理趣的课堂,会永远为学生所喜爱。比如,教学《桂林山水》《草原》等文字优美的文章,可通过想象画面,为画面当解说员的读书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学《桃花心木》《匆匆》等富含哲理的文章,可以以联系生活谈收获的途径以激发学生自主感悟的兴趣。而教学寓言类的文章则可以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感悟,自觉受到思想的启迪。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只要教师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善于创设情境,都能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门径。教学《鸟的天堂》描写“画眉鸟”的一段文字时,教师让学生扮作画眉鸟,老师扮作采访者,老师与“画眉鸟”进行了交流:你觉得你的住所够几星级?理由呢?吃的怎样?能时时吃到新鲜的鱼虾吗?治安怎样?(回答问题都需要认真读书)既然“这里如此美好,你想怎样夸夸它?“画眉鸟”自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大榕树是我们的天堂。这样的教学貌似玩笑,实则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紧密地融在了一起,极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自主习惯、自主意识、自主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语文实践。对于阅读课而言,主要的阅读实践就是读书。因此,教师应把教学的智慧用在如何启发学生读书上。另外,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地减少自己的活动,教师的活动越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就会越多。不过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活动是真实有效的。要保证学生自主实践的有效性,则须注重自主与探究的结合。比如上文提到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的问题: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有关地球的信息?再如教学《穷人》所思考的问题:“穷人穷吗?若说穷,理由是什么?若说不穷,理由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实践、自行探究。自主与探究是紧密相关的,没有探究就难言自主,没有自主就不会有探究。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自主意识与自主精神就必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 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激励与点拨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对话的方式很多,教学评价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对话形式。积极的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它能够为学生认识的航船拨正方向;它能够推动教学环节向前发展。积极的教学评价是以激励赞扬与点拨引导为标志的,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必须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性与启迪性。比如对朗读的评价,当学生朗读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指出好在哪儿,既可能给朗读者以鼓励,也可为其他的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因为没有教师的评价,学生或许也会听出“好”来,但不一定会明白好在哪里。当学生朗读得不好时,教师建议他换种方式试试,然后抓住进步处予以赞扬,既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读书的信心。

同样,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也需要老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当学生理解得较为深刻与准确时,教师作出肯定的评价,既激励了发言者又能澄清其他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把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达给了学生。实际上,这样的评价也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对话的体现。有些老师不敢对学生的朗读、理解、感悟的情况作出评价,唯恐步入牵着学生走的泥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没有旗帜鲜明的评价,就会使学生辩不清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正确、准确,就会阻碍学生健康地发展。

要善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点拨作用,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切实领悟教材的内蕴与价值取向,准确发挥教材对于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否则教师就不可能作出恰当、科学的教学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点拨作用,教师还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并适时而恰当地给予点拨。教学《草船借箭》结尾一段时,有一个学生读到“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的时候,把“正好”一词读得特别清晰、响亮。老师立刻进行插入评价:“这个词读得太好了,又清晰、又响亮,确实应该这样读,但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即积极思考起来,很快便得到了认识:这个词既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交箭的时间计算得这么准确;也再一次揭示了周瑜的陷害之心——第三天刚到他便早早地派兵来取箭了。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自主精神的体现进行教学预设,着眼于自主习惯的培养进行教学实践,着眼于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进行积极地评价,就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