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唱的表现手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唱的表现手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唱艺术的目的,是用美好的歌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风格。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活动中,合唱以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歌声感动、激励、鼓舞和吸引听众,合唱参与者和听众一起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教育和感染。为此,我们不仅要注意研究合唱作品的内容、形象、意境、感情和情绪,还要研究合唱的表现手段

合唱的表现手段包括歌唱的基本技能―――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和吐字等,这些对合唱来说是重要的,但歌唱技能在有关歌唱方法的论著里多有论及。本文仅就合唱艺术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唱法、音色、句法、旋律造型和布局七个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

一、速度

“速度是音乐的生命”。瓦格纳曾经说过“指挥者整个的职责就在于指出作品的准确的速度”。面对一首合唱作品,怎样的速度才是最恰当、准确的呢?这只有靠指挥者自己去体会,而且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才能掌握正确的速度。

速度在一首作品中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有时却是逐渐的;有时很鲜明,有时却不易察觉;有的乐谱上有明确标示,有的需要指挥者自己去寻找和处理。

二、力度

音乐表现中的力度,不仅是音量的大小,还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艺术来说,音量不是分贝的多少,而是心理状态”(康德拉申语)。乐谱上的强弱记号,不仅是物理的音量概念,而往往随着情感变化而起伏,因此,对演唱力度的理解不能过于理性。

音乐里的强和弱是相比较而言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示出强和弱。这首作品里的p和另首作品里的p,这首作品里的f和那首作品里的f,如果用仪器测量,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何况这首作品和那首作品,一首作品中的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这一段落和那一段落,这一瞬间和那一瞬间,都会有明显的或不明显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层次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才显出音乐表现的丰富性,没有这一种变化和差别,演唱就会显得平淡、呆板。

需要注意的是:演唱中的力度不单是强和弱,这种强弱还各有不同的性质。比如说,每个“强”和“弱”都可以是柔和的或者刚硬的;刺耳的或者丝绒般的。这种细微的差别很重要。再如,同样是“p”,可以有深沉的、透亮的、颤栗的、死寂的……,力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

合唱中唱“强”时要防止喊和噪,唱“弱”时要防止虚和垮掉。其实,合唱中唱“弱”比唱“强”更难。唱“弱”时,呼吸应该更积极,更内在,更集中,声音要控制得更好。在许多情况下,“弱唱”比“强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和速度的情况相似,一首作品的力度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同样有明显的,有不明显的;有突然的,有逐渐的;有的在乐谱上有明确指示,也有的需要指挥者自己去理解、处理。所以,每个合唱指导者要细心体察、力图表现音乐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以及每一个瞬间的力度变化。

三、“唱法”

这里所说的“唱法”是指演唱的三种基本连接方法(连音、跳音和非连音)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复杂的、丰富的唱法。现就与合唱表演相关的“唱法”作如下探讨。

1. 连音唱法(legato)。音和音之间连接紧密、平滑。适用于抒情性和歌唱性的作品、段落、句子中和音符之间。

2. 跳音唱法(staccato)。只唱该音符时值的一半,并强调音符的弹性和跳动的性质。一般适用于表现活泼的情绪。

3. 连跳(跳音记号加连线)。唱原音符的3/4。即在音符之间断开的同时强调音符之间的联系和音乐的句子的感觉。

4. 顿音。只唱原音符的1/4。较跳音唱法更加尖锐。

5. 非连音唱法(no legato)。既不像连音那样连接平滑,又不像跳音那样截然断开。这是没有特殊要求的许多群众歌曲最常用的唱法。

6. 重音(accento)。音符加重(实际上是字头加重)。重音可以用在不同的力度条件下,并且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暴烈的、凝重的、叙述的、轻巧的、柔和的、亲切的等等。

7. 保持音(sostenuto)。适当加重并保持适当长度。保持音也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力度条件下,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

四、音色

人声的音色由于人的生理条件、人的发声体以及人对它们的控制,而显出丰富多彩和各具特色。合唱中将音色大致相同的声音加以归类,视为“声部”。人控制自己声带发出的基音和泛音的成分与比率,以及对共鸣腔体的调节,可以改变自己的音色,使之适合合唱作品的需要,以表现各种各样的感情与情绪。

合唱可以创造出丰富的音色。合唱的每个声部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音色,而不同声部的组合,又可以产生不同的混合音色。还可以用独唱、齐唱或合唱结合成混合音色,而属于不同声部的个别人的独唱,同不同的合唱声部或声部组合,又可以产生不同的混合音色。作曲家运用这层出不穷、丰富多变的音色,结合其他作曲手法,写成合唱作品。而合唱指挥者,则要在表现音乐作品的音色上,或者保持其原来的设计和构思,或者加以发挥,或者探索其他音色的可能性,以使作品解释得更生动、鲜活。

五、句法

音乐中句子的划分必须依据作品的内容、形象、意境、感情和情绪。在合唱中还要考虑歌词的意义和结构,而不仅仅依据个人肺活量的大小和气息的长短,更不能像说话那样用下意识的换气来破坏句子的完整性,致使作品显得支离破碎。“在旋律的句子划分上,能连成一句的不要分成两句,因为气息短就显得散。在处理乐句和乐句的连接上,应该从音乐的情绪出发,要注意前后关系。渐强不能饱和,饱和的话就没有起伏了,没有第一句的收尾也就显示不出第二句的开始”。

在合唱中,还要考虑旋律结构的大小,如乐段、乐句、乐节、乐汇(动机)以及歌词的句、短语、词组、词等各种情况,与前述作品的内容、象形、意境、感情和情绪相结合,恰当处理句子的划分;有时需要很清楚的集体统一换气,有时则以偷气(声音断开但不换气,来表示句读,有时却只有一个“收”的感觉而声音并不断开。除此之外,句子的开始和结束也还应有各种深浅、浓淡、明暗、刚柔、疾缓、强弱等不同的处理。

为了不使频繁的呼吸破坏句子的完整性,有时需要用一种称作“轮换呼吸”(亦称循环呼吸)的技巧。其方法是在音乐进行中每一个合唱成员可以在别人不容易换气、不换气的地方偷偷吸一口气,再偷偷加进来继续歌唱。这样,合唱队每个成员都有换气的机会,但整体的歌声却连绵不断。“轮换呼吸”在换气时需注意保持唱该字的口形,在退出和加入时都要偷偷地,不露痕迹,不影响集体的音质。

六、旋律造型

“旋律造型”就是合唱中对于旋律的恰当处理。“旋律可以称为音高和节奏组成的乐音的连续进行”。(托赫语)可见,旋律包含音高和节奏这两种要素。“节奏是旋律的灵魂”(托赫语)。节奏是旋律中较基本的方面,它代表着旋律的体裁特点、性质与性格。如果抛开旋律的高音线而单独读其节奏,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进行曲、圆舞曲、摇篮曲、号子,或是民间小调,还是别的什么;反之,如果抛开其节奏而单读其音高,却什么印象也得不到。

速度对节奏的制约作用是很大的,?=60和 ?=120这两个四分音符时值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节奏是通过节拍组织起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每小节的第一拍一定是强拍,也不是说强拍必须加重。这里的“强”和“弱”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而不一定是声音力度的大小。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对节拍的处理常常呈现下面四种情况:强调强拍和弱拍的对照(这是许多进行曲和舞曲所具有的特点);不很强调强拍和弱拍的对照(这是许多民间小调所具有的现象);几乎没有强拍和弱拍的区别(许多悠长的、抒情的作品都是这样的情况);将弱拍加强,造成节拍的“轻重倒置”(强弱倒置,这只有较少的音乐体裁,如波兰民间的玛祖卡和一般音乐作品中较特殊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处理)。

旋律最狭义的理解就是音高线。就一首或一段旋律来看,旋律进行可分为直行、锯齿式进行、上行、下行和波浪式进行等多种情况。直行由同音重复构成,语气是平铺直叙的,平静的;锯齿式进行和直行进行较接近,由多个小的音程起伏构成。这两种进行本身好像没有什么“发展”,但是它们有一种内在情绪的积累,紧跟其后的则要求一个“释放”。所以,就表演而言,可能有不大明显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旋律进行中更多的是以上行为主的进行、以下行为主的进行和由上行和下行结合而成的波浪式进行。这时,往往上行伴随着力度和渐强、速度的渐快和紧张度的增长,下行则伴随着力度的渐弱、速度的渐慢和紧张度的缓和、松弛。当然,也还有相反的,即上行旋律渐弱、趋于逐渐消逝;下行渐强、而趋于沉重的情形。这些速度、力度和紧张度的变化有时幅度很大,很明显,很令人心情激动,有时却很不明显,甚至不易觉察,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旋律就会显得呆板,没有生气。

七、布局

布局即是对所演唱作品的整体效果的把握,以及为达到整体效果而在各个发展阶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段和所要达到目的的分配。布局和作品的曲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较大的作品往往包含着剧烈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对比,较短小的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对比则可能不大,而更小的曲式(如乐段和短小的民歌)可能是形象单一而不具有对比的条件。这些对比可能是不同形象、不同事物的矛盾冲突,也可能是同一形象、同一事物不同的侧面,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别和变化;对比可能由写作材料来构成,也可能由于使用速度、力度、奏(唱)法和音色等表演手段的不同而造成;对比可能是作者所设置,也可能待表演者的二度创作来实现。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部分和部分间的自然连接。

除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外,还应特别注意处理歌曲的高潮―――作品高潮的设置和达到高潮的方法。严格说来,乐句有乐句的高潮,乐段有乐段的高潮,全曲又有全曲的高潮。作品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连接自然、合乎逻辑的整体。

音乐的高潮往往是旋律高音的最高点,而人的心理的高潮又往往与音高的高潮相一致。歌曲的高潮一般都在作品的“黄金分割点”(作品最后面1/3至1/4的地方)上。但也有高潮不在旋律的最高点、不在“黄金分割点”上的情形。

在高潮之前一般先有一个(或需要一个)准备。从低潮发展到高潮一般是节奏渐趋紧凑,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加强,情绪渐趋紧张。而高潮本身却是突然拉开、放慢。若这个高潮点在“黄金分割点”上,音乐便逐渐缓和下来;若这个高潮在音乐最后的和弦上,音乐便就此结束,把这兴奋的情绪长久地留在人们印象中,并使人们在心理上逐渐平息。

手段即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具体方法。合唱的目的是把优美、感人的歌声奉献给听众,使听众受到教育、鼓舞、熏陶和感染,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或者说首先)使参与合唱的人也受到教育和获得美感。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意境、风格是极其丰富的,它不可能有一个固定模式。不仅这首合唱曲和那首绝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如果由不同的人来指挥,其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认为,指挥者、合唱者和音乐作品是合唱成功的三个要素,其中指挥者是首位的。合唱的效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指挥者的全面素质、修养和水平。当然,指挥者还必须有敏锐的耳朵,这是一个合唱指挥成功的关键。

郭瑶缪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