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体育学科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之所在。那么初中的体育关键是让学生学什么呢?重点是什么呢?答案肯定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掌握终身锻炼的能力,不仅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44-02

前言

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教学更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上来。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课程模式重复,学生的体育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和开发;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身心日趋成熟,思维活跃,认识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是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根本目的之所在。因此,笔者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重要性提出若干意见,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以及教学体制改革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初中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和结构

(一)能力概念的内涵

1.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体心理条件,他总是与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2.能力是以智力为核心。3.能力受人的个性心理特点的制约和影响。4.能力是知识技能、经验经过类化、概括以后形成的。5.能力是人的先天身体组织的技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训练和活动)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度。

(二)体育能力的结构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的一种综合能力。如体育锻炼能力、锻炼的评价能力、体育组织能力、体育认识能力和体育适应能力等。

初中生体育能力的现状:在统一的培养模式、培养规格、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性的发挥被大大限制了,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个性受到压抑。这导致了11%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体育课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学习的学生有13.5%,这些数据说明体育教师对项目的健身原理未能有效阐明,更缺乏对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的挖掘,使学生处于沉闷、紧张的气氛当中。

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学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占的比率相当高,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是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缺乏运动伙伴,文化学习负担重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原因。

据调查,没有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参与人数21.9%,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计划某项体育活动,教学中培养的是记忆型、模仿型的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得有些盲从被动,从中说明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不佳,难以科学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和正确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

二、初中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学生体育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一个人素质水平能力结构效能的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提高能呼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开展思考和判断,由教师“主演”变成“导演”,学生学练过程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性和求知欲。

2.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活动往往起源于兴趣,兴趣是主要动力之一。因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去探索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心理基础。如果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学生违心地进行练习,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体育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3.有利于为终身体育的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及学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学、自练、自娱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可以学会一些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必备的技能,为学生升入高等学府或走向社会独立从事身体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推动全民健身也有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时代新人。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讲,强化素质教育即摆脱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表现舞台,寻找自己的灵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来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通过教学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方面面,彻底转变体育教育观。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体育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体育大纲的内容体系,重竞技轻健身,重共性轻个性,不要单从教师的愿望和教材项目自身的完整体系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体育的全面需要和合理需要,兼顾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进行选择。应该把体育健身教育、娱乐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当中,使学生真正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练”为主,由过去的“育体”转向“健身启智”、求知育人的综合多样化体系,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做到学会、会学、会思考、会创造的过程。

3.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渠道增多,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教学信息的选送者,必须不断地自我补充,更新知识。教学是教师人格特质的表现舞台,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现有的能力,还要培养教师特有的创新精神,努力创造条件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体育现代化教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自觉地进行回归教育,才能紧跟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

4.强化课外体育活动,扩大锻炼领域

除每周固定的两次体育课外,41%的学生大部分在课外从事和组织一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还有对于16%非常爱好体育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服从性,而且能在活动中帮助、指点同学,教师要大胆启用他们,从中作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即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的好方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自己担任主角,多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和评分,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提高学生投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逐步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可以培养一般能力,还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及培养多方面的体育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能力要有计划性。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计划,联系所教学科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采用相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

2.针对性原则。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确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强一律、搞一刀切,要树立全面和发展的观点,要切实可行。

3.结合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能力,仅靠一门课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在培养能力的内容上,要根据各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多门学科相互配合,保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4.实际性原则。学生以学为主,其内容也应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也可以给学生创造必要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力的提高才会有质的飞跃。

5.个体性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个体心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使他们获得最优的发展。

(四)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多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积极性的方面加以肯定,这对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以及今后的学习具有一定意义。

2.多创造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体育课中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教师以示范的形式创造机会,也可以通过练习推选优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表现及学生来评价。这样,能让学生生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学生学习较宽松、自由,富有个性化。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帮助。

3.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体育教师要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长处,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自觉地、积极创造性地学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1.面对21世纪的信息时代,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势在必行,而他们的基本体育能力主要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所获得。因此,体育教学应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必须把体育课、课外活动构成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体育能力的主要场所,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正确评价自己,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及学生活动特点(运动能力差,水平低,学习时间短)等因素,培养学生树立“动”的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爱动、爱练、会动、会练、善动、善练的体育意识,从“动”中体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从“动”中增强体质,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

3.学校领导要足够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以致用,校园里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卜亚良.浅析体育教学初中生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18.

[2]李海英.浅谈体育教学过程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04.03.

[3]吴学勇,张成云. 论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4]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4).

[5]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讨[J].体育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