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互动,这种互动往往受着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打破你的教学常态,让你面临一些挑战,为了顺利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课堂应急机智。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听课经历来谈谈怎样实现课堂教学机智。

一、精心设计教案,准备充分

我们在钻研教材和备课时,一定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事先的估计,精心设计好教案,准备充分。比如对课文的重难点及疑点作出多种解释;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甚至有些调皮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如何动作作出预测;教师对可能引发争执的内容设计好下台的台词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临阵不慌,从容自如。上面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中的教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一次教坛新秀评比课上,某教师上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她分析完父亲那个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给儿子买桔子的背景,让学生感悟了一番深沉的父爱之后,提了一个问题,她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浓浓的父爱。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说:没有。这一回答一下子令听课老师感到意外,正担心课堂出现冷场时,只见这位教师灵机一动,马上说:看来生活中母爱容易让人感受得到,而父爱却常常让人忽略。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爱表达的方式和母爱有所不同啊,父爱如山,有时会压得你怨恨呢,但如果有一天你仔细品味了,那爱也是多么伟大啊!有时父亲对你严厉,打你,骂你也是一种爱。同学们还记得初一七年级上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吗?文中英子因为上学迟到便赖床不起受到了爸爸严厉的惩罚――“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从此以后英子再也不迟到了,而且成了每天清晨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她最后成了一名台湾作家。这件事成了全文体现父爱的亮点,读了让人难忘。接着这位教师讲到:“通过英子的事例,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打你骂你都是对你的爱。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听完教师这些话,学生们茅塞顿开,马上举出一些表现父爱例子。听课的老师会心地笑了。这样一种机智的课堂处理方式不仅复习了以往学过的课文而且还让课堂大放异彩,不得不让听课的学生及老师们由衷佩服这位女教师的睿智。课后这位教师在谈教学感想时说她在备课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得太幸福了往往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只感觉父母太严了,又常常受到批评与挨打。针对这种情况她事先作出估计,早有准备想给学生拿《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父亲和背影中的父亲作比较的。所以当时一点也不紧张慌乱呢。

二、在重难点处给学生放梯子,避免课堂沉闷

语文教材中由于词语句子意思理解有很大的分歧,常常会引来纷争,影响教学有顺利进行。这犹如下山时遇到一个个陡坡,教师要给学生放一架梯子,让他们走得顺畅,对课文理解到位,做到心悦口服。例如教学《塞翁失马》时有一个句子:“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中的“子”“父”意思理解有难度:

师:文中的“之”和“父”该怎么解释?

生:前者指塞翁的儿子,后者指父亲。

生:不对,前者指塞翁,后者指对男性老年人的尊称。

(一时学生众说纷纭。看来此处遇到拦路虎了。教师必须提醒了。)

师:此文中的主人公是谁?(生答是塞翁)上文中“其父”出现过吗?又怎么解释呢?(师提示)

生:哦,我明白了。从上文看一直有“其父”二字,“父”又指的是“对男性老年人的尊称”,所以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教学中的重难点要解决,这是既定目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放一架梯子,教学的要求便很难落到实处。

三、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也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在课堂中随机应变,才能不被学生问倒。因此我们要多听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把他们的语言技巧总结出来可供借鉴;多看看名师的教案,把他们的设计思路细心体味,有待今后自己巧妙运用;多和身边的老师交流,博取众长,学会急中生智的本领。

特级教师于漪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学生在上《木兰辞》时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不可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因为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脚。”哪知学生又问起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这可把她给问住了。课后她查了好些书,方从《陔余从考》中查到了“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早在五代便有裹足之事。后来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学生为她的求知精神所感动。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开出智慧之花。

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文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努力掌握教学机智,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