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课前预习的障碍与克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课前预习的障碍与克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促成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许多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的期望。本文对物理学科课前预习出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预习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课前预习;障碍;有效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4-1

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不仅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许多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的期望。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教师又特别注重课前预习;强调阅读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完成预习题,实现低层次目标自达。这从理论上似乎十分完善,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使每个学生每门新课都能做到课前预习,确非易事,尽管各学科教师都做了不少努力,实际上很少人能养成这一习惯。究其原因:

其一,难以保证每节新课都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学生每天除了在校必须保证的正常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参加有关活动外,所剩时间已经很少,甚至没有时间。我所任教班级(盲校初中)学生每天要上7节课,消化当天课程、完成作业还要用2~3小时,每天用去了八、九个小时。每门新课前的预习按20分钟计算,初三学生每天平均五门课,学习时间要增加1小时40分,初二学生每天平均四门课,要增加1小时20分,况且学生读书预习由于年龄与方法的原因,初中学生往往花费很长时间,还不得要领。这无疑使学生负担过重,既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导致学生无法养成各学科课前都预习的习惯,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科周课时少,教师接触学生次数少,更不易督促辅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其二,从物理学科来说预习并不都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授课中实物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浓厚的兴趣,为课堂创造发现、求疑、探索、讨论的气氛,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影响,经久不忘。但是在预习中,文字符号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影响往往是淡漠的,暂时的。课堂中学生似乎什么都懂,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奇、探索讨论的求知心理与气氛不易形成,学生常常在朦朦胧胧中上课,迷迷糊糊中听课,似是而非中下课,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解不深刻,遗忘速度快,以后即使再用几倍的精力学习也没有第一次产生深刻影响而带来的效果好。

其三,从物理学科来说,预习并不一定都有利于课堂学习。有经验的教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设计,从引入新课到讲授新课,往往并不和课本完全一样。有些课题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预习反而减少了听课的兴味,缺乏应有的新鲜感,甚至降低了教师苦心设计的培养能力方案的效果。如在学习“电磁铁”一课中,教师设问: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问的目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使课堂产生求疑的气氛,本来这节课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结论,但由于预习,学生已过早地知道了结论,一个探索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课堂中设想的求疑气氛很难形成,授课中的好奇性、探索性、趣味性顿时锐减,一个本来能够富有神奇色彩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由此可见:对知识容量小的课,如“热机效率”、“燃料的燃烧值”等可尽量不安排预习,宜用发现法、情境法、设疑求疑方法学习的内容,一般不宜预习。预习可在讲授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之前进行效果较好。有效预习初中物理的方法有:

1.问题阅读法。新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提出一至二个恰当的问题(可在上课前或上课后),学生用3~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如“对流”一课的问题如下:(1)什么是对流?(2)液体和气体为什么能流动起来?

回答正确与错误都不是主要问题,而在于脑海中能激起思维的涟漪,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次感知教材,使热膨胀、密度、浮力三方面知识形成正迁移,从而愉快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2.程序作业法。对于实验课,教师可课前布置程序性作业,进行复习,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如在“测金属块比热”实验中,课前布置如下预习题:①测金属块比热的原理是 。②计算比热的公式是 。③实验中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④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3.结构提纲法。预习提纲有如下作用:①使自学有了方向,做到合上书本能回忆起基本内容。②使自学有头绪,有条不紊,能抓住重点、难点,听课时会更专心,效果更好。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④能避免满堂灌。

预习提纲客观上为教师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多议多练争取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习提纲的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预习课文的成败。预习提纲的内容应包括三点:①能使学生全面把握教材。②指明本章、节重点讨论哪些问题。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既理顺教材,又留有悬念,以便讲新课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考虑问题。

如讲“力”前,提出如下预习题目:

①人类最初是怎样认识到力的存在?

②联系生产、生活举例说明力对物体有推、拉、提、压等作用。

③简述你是怎样认识力的。

④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是否也有力的作用?

⑤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为什么总是成对出现的?

在单元、章节复习时或一些讲课中,教师可以只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听课时有一个明朗的知识线索与教师授课发生共鸣。如复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归纳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预习中虽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关系,但在老师的复习授课中学生会体会到老师总结的结构关系更巧妙,在惊讶与赞叹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会驱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授课方法使学生灵活地选择最佳预习方法配合教师授课,这样才能让预习成为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