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暖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暖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暖通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通风、采暖空调、消防等各个系统。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能否正常交付使用,能否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暖通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性要求也较为严格,更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暖通施工 问题 措施

Abstract: in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hvac project building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including the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fire control, and other heating system. Hvac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hole building engineering can be normal delivered for use,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investment income. Hvac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lso more strict, the more you will meet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hvac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般,暖通工程包括通风、采暖空调、消防等几个系统的施工。施工前要做好详细的施工预案,施工中规范操作,控制好工程质量。

暖通施工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变更及方案选择。施工方案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也是关系投资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案及平面布设对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施工顺序、旋工方案的编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优化,对方案进行调整,达到降低成本和资源目标。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建设过程中,合同变更在所难免,但是,暖通工程合同变更直接影响到工程价款及合同工期,造成结算价超过合同价。

图纸设计问题。施工图纸控制施工标准, 图纸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施工质量,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存在认识不足或是现场情况没有深入了解,造成设计图纸中相关规定在实际中无法进行,延误了工期,当前, 图纸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设计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完全包括暖通工程施工规范的内容和规定,容易出现偷工减料,减少投入等现象。

施工进度控制问题。暖通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尾工,但是,其正常的进度实施对于整个工程进度的实施意义重大,目前,在暖通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工程进度过快不能保证质量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工程进度过慢延误工期的问题,因此,加强制定阶段性的工程进度规划,保障分期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整体工程的按期完成。

暖通工程材料的控制检验问题

工程中所使用的管材、管件、散热器及配件等各种材料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性能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进场前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检验,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放行更不能使用。对于材料的采购,要依据施工进度进行。

施工过程工程质量问题

在进行暖通干管的施工过程当中经常遇到坡度不合适,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第一,施工过程当中没有把管道的位置放直,或者是在封堵预留的孔洞时导致管道存在一定的坡度。

第二,管道支架以及标高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标高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管道存在弯曲的地方,最终导致在管道凹进去的位置容易产生积气,从而使供热系统的运行受到干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施工过程当中确保管道保持笔直,对管道的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防止支架问题带来的管道出现弯曲。在进行孔洞封堵的时候,不要强垫,否则导致管道出现弯曲,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管道弯曲的问题。 在供暖系统安装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散热支管的坡度不合适。这大多都是由于在进行安装之前没有进行严格的计算,从而导致存在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注意安装的顺序,首先安装散热器,然后再进行管道的安装。供暖安装工程,还较普遍存在着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混用或使用一种支架,将使管道不能按预定方向伸缩,造成支架、管道受损,用料偏小将造成支架下弯或损坏,管道下弯严重时,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还有用立管卡子代替横管支架,也将造成管道下坠,也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施工质量意识教育,同时在分清固定支架与滑动支架的区别和不同的功能,在施工中正确选择,按图纸施工,就可以防止问题的产生。干、立管甩口位置不准,散热器坐标、标高不准确。干、立管甩口位置不准确,主要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其次是由土建施工中轴线偏移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中要选择精度的测量工具,而不用易产生误差的工具,要在现场实测,而不是在图纸上测量,根据现场实测情况下料施工。散热器坐标不准确,主要表现在距墙距离忽大忽小;而标高不准确主要表现在同一场所标高差太大,超过了15mm。安装前应先弹画出统一标高线,以保证标高的一致。在管道、散热器安装工程中,油漆工程一般为最后一道工序。在各种管道以及散热器安装之后往往要进行上漆作业,而由于管道以及散热器往往和墙壁之间的距离过小,在刷漆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工序的变动来克服。在进行安装之前首先进行防锈漆的粉刷,等到安装完毕之后再上面漆。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对于散热器进行粉刷油漆不能够使用含有金属涂料的油漆,这在进行粉刷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

功能不明确的空间,工程尽可能暂缓施工 在某市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笔者曾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原先楼房的一至五层是按商场设计的,采用全风量系统。而实际一层做了餐饮,二层做了KTV 包厢,四层做了证券大户室。这样全风量系统大部分都被改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原来的空调机组及通风管道均被拆除,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遇到了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施工单位应通过监理单位说服业主,暖通设备安装应暂缓施工,待使用功能确定后,再配合装修重新设计后进行,这样,既减少了业主的投资,又可减轻设计及施工单位的工作负担。 协调好与其他工种的配合关系 在功能较全的建筑物里,吊顶的净空是有限的,而各专业工种的布管又是复杂的。如:暖通专业的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排烟(风)管、供水管、 回水管、冷凝水管等;给排水专业的生活给水管、排水管、污水管、喷淋管等;电气专业的强弱电桥架、母线槽、电线管等。现在许多暖通施工图上,设计师只给出 了主要设备的定位尺寸,没有注明风管、水管的定位尺寸及标高。或者即使有尺寸,但与其他工种相冲突,因为有些图纸设计根本就没有会签过,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这时各工种间就需进行协调,必要时也可让业主或监理单位出面解决。

尽量避免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通病

风管的漏风量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风管与法兰或法兰与垫片的结合处不严密造成的。

风管表面不平,角度不成直角。因为通风系统有很多是明装的,制作安装得不好,直接影响质量与观感。

空调水管漏水。这些毛病大部分发生在阀门及配件接口处。主要原因是丝口紧不到位。麻丝没有垫好。

阀门安装错误。有的把该放防火阀的地方放了排烟阀或止回阀,有的把阀门逆向安装,特别是在人防系统中,手动密闭阀的方向经常被错误地反向安装。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弄清楚它的方向不是依据风向确定,而是依据冲击波的方向确定的

空调水管有水滴渗出。这主要是因为保温时出了问题。有些是因为没有在支架上放置木垫,产生冷桥现象;有些是因为保温层的接口不严密;还有就是保温层没有与空调管道贴紧。

过滤器堵塞。房间尽管风机盘管有风吹出,却始终没有把房间温度降下来,而进出水管的阀门均已全部打开,因此可以判断是空调水管被堵塞。这是工人在清洗系统管路及过滤器时,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在系统的最高处没有安装排气阀。在系统的最低处没有放置排污阀,结果导致空调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在暖通施工中的应用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接受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宁,试析暖通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促进发展,2009(5)

[2]郭英华,浅谈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3]陈德辽,关于暖通工程施工中应注意问题的探讨,科技风,2010年13期

[4]徐世明,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及其注意要点;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1期

[5]徐渭彬,国家标准GB/T10300.1~10300.5《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将在全国推行[J];汽车与配件;1989年07期

[6]黄,浅谈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6期

[7]宁培静,谈暖通安装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