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品质”陶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5月,当陈明良翻看自己作品的获奖证书时,内心的高兴和欣慰无以言表。高兴的是刚刚创作的“志在书中”瓷品,一经问世就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这是对他的又一次肯定;欣慰的是德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可和弘扬。
此次的获奖作品取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句寓意,用写意手法形象地塑造出一个书生神态陶然、尽享知识境界的神韵。
“迟来”的大奖
早在1998年,陈明良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就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牌奖,同时被收入美国大事年鉴,在国外被流传学习。
这尊“千手千眼观音”立像当年在香港展出时,引起社会各界轰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佛教协会董事伊金成等行家给予“妙相庄严,无与伦比”、“瓷雕奇观,古今独创”等赞誉。
然而,这项大奖却迟来十六年。
早在1983年,年仅19岁的陈明良就成功研制出这座大型瓷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这尊观音像高达1.25米,加底座达1.55米,重达100多公斤,上身含手臂,伸展最宽处有62厘米,下身胫足部为22厘米,上大下小,上重下轻,给烧成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这是陈明良第一件大作,它的成功也是德化陶瓷科研的一大成就。
谈及陈明良,我们不得不谈德化。
作为我国古瓷都之一的德化,以烧制优质白瓷名震海内外。以明代何朝宗、张寿山、林希宗、林朝景、陈伟等为代表的一批瓷艺术家,将德化的瓷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生长在陶瓷世家的陈明良,深受古文化的熏陶,自幼酷爱捏泥艺术,以何朝宗为榜样,立志要将德化陶瓷文化继承发扬光大。
陈明良从小就显现出超人的天赋,他师承瓷雕艺人陈其泰,深得其真传,成为瓷雕艺术大师许友义的第三代传人。他一直勤于研究创作,在学习何朝宗一派的高超技艺的同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打造“明玉瓷”妙品
“千手千眼观音”的成功,让陈明良更坚定了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他于1998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设计系进行系统学习,后他长期致力于仿古工艺瓷和现代工艺瓷的探索和创作,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全国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陈明良被评为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可谓实至名归。
在艺术道路上,陈明良追求创新多变,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着力创新,吸取古代艺术精华,揉合现代艺术审美,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他擅长写实、夸张、大写意、抽象等表现手法,以仙佛传说、历史故事、现代生活等为题材,并赋予作品新内涵和新的艺术生命,创作出多件极富艺术水准和收藏价值的手工艺术珍品。
他的作品造型大器,线条简练流畅,面部表情传神生动,上下呼应,左右协调,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他充分运用了德化本地瓷泥结实致密、釉色洁白似雪、温润如玉、透明度好的优质“明玉瓷”优秀新品。这一优质的瓷质为陈明良的作品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他再现了“象牙白”、“玉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珍瓷,加上惟妙惟肖的刻画雕塑,刚柔并济,使整件作品完美无瑕,达到炉火纯青境界。陈明良的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艺术界爱好者竞相定购收藏。
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获奖无数:2009年他的《童子拜观音》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作品金奖;2010年他的佳作《静卧禅思》也喜获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作品金奖;当年8月,其作品《白瓷观音像》被台湾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珍藏,《千年窑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2011年5月,他创作的《成功从这里开始》获得第4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奖“华艺杯”金奖。而对他而言,上述这些获奖美誉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藏宝“瓷艺堂”
陈明良不仅是瓷艺手工高手,也是收藏大家。
从八十年代中期陈明良就开始收藏德化窑古瓷,谈及收藏经历,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收到第一件瓷塑“立云观音”的情景,“看到古瓷塑的工艺,我惊讶得不能言语”。
那时的陈明良刚学艺结束,正是自己独立创作初始时期,创作思路上还没有头绪。他把自己所作和“立云观音”对比,渐寻技艺上的不足,通过反复揣摩,收益颇大。对比的学习法成为了陈明良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
起初搞收藏,没有经验,钱花了不少,却事倍功半,甚至上当受骗,他也曾一度陷入经济困难。幸而他始终怀有良好的收藏心态,“衣带渐宽终不悔”,在苦乐与共,喜忧参半的收藏路上,坚定不移。
长期的摸索使他不仅在瓷雕技艺上有了显著进步,鉴赏水平也大大提高,他的藏品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增长,在质上也有了跨越——追求名家杰作。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民间寻宝记—走进福建”鉴宝活动中,其藏品中有四件被入选十大宝物。
“收藏人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也是最穷的人”。一位高人曾对陈明良说。“确实是这样!经常口袋掏得光光的,常找亲朋好友借贷,幸好有自己手艺,可以卖新瓷来养古瓷。”就这样陈明良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古瓷最终走进了他的艺术殿堂。
多年的积累和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的陈明良,2005年5月他将所创和所藏集于一馆,形成专题,聚为馆系,取名“瓷艺堂”。
瓷艺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座楼,前楼一层陈列陈明良个人创新作品,二层陈列古瓷,三层办公,后楼是陈明良已成体系的“明玉陶瓷研究所”厂房车间。
馆内是陈明良收藏的从唐朝至民国时期的2000余件瓷器,经过他长期精心整理,他将藏品分为人物瓷塑、青花五彩、日常生活器皿等几大类别。
瓷艺堂内珍藏的瓷器是瓷都德化的缩影,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印章纪年款瓷器300余件,是目前最为齐全的德化窑白瓷珍贵标本,也是融德化窑古陶瓷文化艺术与德化陶瓷历史研究于一体的私人藏馆。
厂房底楼的陶巴作坊,有老艺人现场展示古代手拉坯制作,客人也可以动手创作小玩意。这种观赏与体验一体化的模式,将德化古瓷的文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广大民众。人们在一睹古瓷珍品为快的同时,也了解了德化古瓷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艺术文化的普及和熏陶,为国家为社会保护了许多德化窑古陶瓷文化遗产,受到收藏界普遍称道。
陈明良表示瓷艺堂将不断完善,藏品精益求精,用科学的方式管理,使瓷艺堂更加规范化,规模化,品质化,成为国际一流的私人博物馆,成为德化陶瓷文化旅游景点,丰富德化陶瓷文化底蕴,成为德化的一个标志,更是世界德化陶瓷的一个标志。
“中国的瓷艺以意境为主,而西方的瓷艺是形体解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以后不仅仅要做产品外销,还要加大两种文化的交流,做好内外对接,使德化瓷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陈明良说。
这是一种艺术境界的追求,也是一种名族情怀的寄托,中国的艺术文化传承需要这样的执着之士。
做“品质”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我会尽我的努力,把所有积蓄投入建设,招商投资,实行股份制,合作互利共赢。”陈明良对瓷艺堂和德化陶瓷的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