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念杨老之棋手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念杨老之棋手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黑龙江象棋特级大师王嘉良:提到这位老战友,我真是感慨万千。老杨为人处事的那种认真态度那是无人能及,我就曾见到过他有几回比赛,本来已不关系到比赛的名次,但老杨还是和对手死拼到底,不管对手是徒弟、老乡,还是朋友,那股六亲不认的劲儿可真令我钦佩。

人人都知道我俩在棋场上是对手,其实我俩在乒乓球场上也曾有英雄相惜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代表中国去菲律宾参加世界象棋锦标赛,那次路过广州,在广东棋院待了几天,我早晨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就去广东乒乓球队与女队员切磋了几回,没想到侥幸取胜。老杨是那里的常客,得知我的乒乓球水平后,执意要和我切磋一下,以前我俩的厮杀都在棋盘上,那次他向我挑战乒乓球,我觉得很新鲜。

我俩第一次较量是在宾馆打的,最后我艰难地赢了下来,虽然赢了,但每局的比分都非常接近,尤其是他的反手攻相当厉害。输球后,老杨对我说,是因为场地小,施展不开,而他的优势恰恰是在中远台进攻,希望明天去体育馆再打一次。

第二日一早老杨就拉我去了体育馆,这次他的反手攻果真派上了用场,中远台技术的确了得,令我一筹莫展,看来他昨天并不是在找什么借口。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至今想来仍然历历在目,老杨,我的老冤家,如果有来生,我真的好想再和你较量一下啊,无论是象棋,还是乒乓球。

广东象棋特级大师吕钦:我作为大师的弟子,和他相交了30多年,见证了他对象棋事业终身不懈的追求。

大师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在他的生命中,一辈子除了棋还是棋。他把心思全放在棋上,退休20年了,还坚持每星期两个上午回队里和年轻队员,尤其是女队员拆棋。他平时的社交活动几乎为零。没有任何的应酬和交际。可以说,没有一个棋手能达到大师如此敬业的境界。

大师非常勤奋,论勤奋程度,在我所认识的棋手中无人能出其右。大师的残棋为什么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是靠下死功夫练出来的,是勤奋努力的结果。除了勤奋用功,大师还对棋艺精益求精,平时拆棋十分专注,常常不厌其烦、反复研究。他对棋艺的执著追求。可谓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个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83年昆明个人赛,赛后大师还在沉思刚下完的那盘棋,想着想着,竟然忘记自己手上还拿着一只刚刚脱下的皮鞋,整个人就像着了魔一样,直到我奇怪地间他在做什么时,他才回过神来。

大师还有一个优良品质――纪律严明,时间观念极强。有一次我们全队外出比赛,说好下午2点乘车出发。2点刚到,大师便马上叫开车,当时还差一名队员未到。有人从车窗看见那名队员正跑着赶米,大家都建议稍等片刻,但大师执意不肯,称时间已过,责任自负,一分钟都不多等,坚持让司机开车。

上海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老杨德高望重,是一位很耿直的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上世纪80年代,有位有点名望的作者写了一本《广州棋坛六十年》棋书,这本书先在香港一家周刊连载,其中有一段史实引起了争议。后来该书在国内出版时,包括时任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等领导,请老杨和我为该书题词,我和其他几位棋手碍于情面和压力都题了,惟独老杨坚决不肯。他认为这本书既然引发争议,说明没有实事求是,有失实的地方,他不能在上面题词。老杨坚持原则的这种品格,让我感到很佩服。

老杨对象棋很热爱,很执著,小时候我就听说,他当年初来上海下棋时,和董文渊等高手比,还有一点差距,但他非常认真和刻苦,一丝不苟,有时半夜都爬起来摆棋。结果短短一两年时间,他的棋艺大长,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河北象棋特级大师刘殿中: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就是老杨,尤其佩服他的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一生甘于平淡,不随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则。

据我所知,老杨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有一位在香港做老板的棋友曾对我说,他曾专门拜访过杨官,没想到一代棋王的家,竟然如此简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说。老杨不会交际,木讷寡言,不会剥用自己的名气和地位去做更多的事。是不是大脑有什么问题。我认为绝对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老杨有自己要追求的精神境界,他把金钱、名利、权势这些世俗的东西看得很轻,绝不会为此而低三下四丧失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尤为可贵。

作为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老杨开创了象棋的“杨官时代”,他的棋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客观地说,老杨的天分并不是很好,但他以勤补拙,功夫下得非常深,即使退休多年,棋还是下得有板有眼。以前我和他比赛,曾特意和他较量过一些流行布局,当时感到自己对这些布局还拆得比较细,但和他一交手,就知道自己的研究还是不如老杨深。老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湖北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杨老可以说是棋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很多象棋爱好者都是首先知道杨官这个名字的。他著述和出版了很多象棋书籍,使广大棋迷获益匪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老编著的《弈林新编》起码发行有一百多万册,创下了象棋书籍发行的一个记录,对象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杨老的著作影响了很多人,我本人也是从小读他的棋书和棋谱成长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他主编的《中国象棋谱》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主编的《象棋》月刊,我每期都爱不释手。杨老的优秀晶质有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他做人的原则性很强。有一年个人赛,我和一位老棋手比赛,当时引发了一些争执,赛后某期刊不客观地评述了这盘棋,而身为《象棋》月刊主编的杨官,却能把握原则,摒弃棋界的一些恩怨和门户之见,很客观地给予了评论。

广东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大师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认真。他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时拆棋,都一样认真,可以说我从未见过有这么认真的棋手。他最拿手的“左马盘河”布局,下了几十年了,现在还在拆这个局。他拆棋的认真程度,相信很多现役棋手都不如他。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如此认真钻研棋艺,这种精神不仅对我产生很大的督促和鞭策作用,有时还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大师除了治学严谨认真外,还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即使平时拆棋,他都不会轻易认下风。在拆棋过程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希望我们这些年轻队员能够继续进步。

大师很有原则,一向严格要求自己。他退休后每逢星期三和星期五仍坚持回棋队和年轻队员拆棋,二十年来风雨不改,即使遇着有事他也会打电话请假。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给自己订下的制度,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