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流人物大写傲岸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流人物大写傲岸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古以来,那些非凡出众的人物,刚毅果断、坚强勇敢、有能力的正面形象,总是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们形象高大,震撼心灵,甚至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化解不开的情结,使人渴望成为英雄。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这样的文学形象,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因此形成一种正确的英雄观是必要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什么是英雄,英雄的特征是什么?

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对“英雄”有自己的见解:

庄子认为“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下”;鲁迅则说英雄是“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著名悬疑导演大师希契科克认为“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克劳塞维茨指出“有卓越智力作用,有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在伏契克心里“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做出了如下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每个人的英雄观会有细小的差别,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英雄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概括起来,英雄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谋超越常人,行为或思想表现出高度的智慧;或者勇气超越常人,行动表现初高度的无私无畏。

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英雄形象

当然,英雄的文学形象并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好勇爱斗,而是通过优秀的英雄题材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美的体验,使学生在英雄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完美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形成追求崇高、追求创新、敢拼敢闯、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英雄观。那么,在高中语文课本里都有哪些英雄形象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呢?

笔者为此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

1、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曹操、周瑜、之属

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的英雄曹操,产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苦闷和感慨。它反映的是一代统帅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大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登临碣石,临风把酒,渴慕贤才,自喻周公。苏轼曾感慨到“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更成为了儒雅、智慧、年少得志的英雄代言。历史终将过去,社会在进步发展,“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伟人不输曹操、周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幸福,又岂能不是英雄中的英雄?

2、智勇双全,临危不惧的智者――烛之武、蔺相如、邹忌之流

有一类英雄,他们也许没有绝世的武功,也许没有指挥作战的才华,但是他们有过人的勇气胆色,有过人的智慧。

秦晋围郑,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他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在历史的扉页上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而本为“”的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伴君如伴虎。坐在至尊宝座上,俯视一切,却能倾听逆耳之言的君王,历史上并不多见。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怎样让生杀予夺,高高在上的主子愉快的接受自己的劝谏,邹忌、触龙等从人之常情出发,感化君王,其智慧和勇气尽显拳拳爱国忠心和英雄本色。

3、性格爽朗,顶天立地的武夫――廉颇、项羽、乔峰之类

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光彩夺目的英雄,吴中起事描绘了他敢作敢为的英雄本色;钜鹿之战表现了他果敢决断、临危不惧的大丈夫气魄;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更是展示了他英雄末路的儿女情长以及作为强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其敢爱敢恨,光明磊落,铁汉柔情,勇武粗豪,在历史上文学上获得一片喝彩。

另一个文学人物虽纯为虚构,却也感人至深。萧峰在金庸小说乃至所有新派武侠小说中,其英雄地位倍受推崇。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为美色、名利、权势所动,豪迈粗犷,光明磊落,不屈不挠,行侠仗义,以德服众,是武林同道公认的英雄豪杰。

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尽管因为不服和嫉妒蔺相如,曾经口宣恶言,但其爽朗的性格和敢于承认错误的率直,使这位略显莽撞的英雄更添了几分可爱,其负荆请罪的身影,并不因其一跪而矮了三分,反而在历史的场合中愈发高大。

4、无所畏惧,挑战天地的硬汉――桑迪亚哥、眉间尺、樊哙之伦

茫茫大海上一叶扁舟,年迈的老人桑迪亚哥独自远航,与饥饿与疲惫作战,与各类鲨鱼殊死搏斗,在穷困潦倒中上演了人生的悲壮。苦苦搏斗只剩下一副鱼骨,但失败的他仍高傲的微笑,他所展示的是顽强的毅力与不屈的精神。“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它”!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

失败的英雄还有眉间尺,立志为父报仇的他,在饱受追击亲刃仇人无望时,偶遇黑色人,毅然割颅贿客,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平生愿望的实现。

鸿门宴上杀气腾腾,危机四伏。樊哙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寥寥十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誓与主公生死与共、患难同当。他“带剑拥盾”,一路闯去,“卫士仆地”,所向无敌。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毫无畏惧。“加彘肩上”,拔出宝剑,几下功夫,一条生猪腿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如此粗豪勇猛,如此干脆直爽,怎么能不让胸无城府且同样直率爽快的项羽佩服呢?

5、热爱生活,爱憎分明的凡人――水生、夏瑜之徒

面对列强的入侵,挥别爱妻,舍小爱存大爱,《荷花淀》中像水生甚或像水生一样的青年人,毅然投身抗战卫国的行列,在枪林弹雨中冲锋,不畏生死;生死之交,狱中夏瑜仍不忘向愚钝的牢头宣扬民主,直至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献血祭奠这个自己热爱的国家。像这样一些置生死於度外的人,难道不能堪称英雄吗?

6、忍辱负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强者――勾践、史铁生、司马迁之辈。

救友陷刑,痛不欲生,然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认为仅以一死来对黑暗进行抗争,“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故他在忍辱与生死的痛苦抉择中选择坚强地活下来,并以最大毅力完成巨著《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代帝王勾践忍辱负重后,绝地逢生。

身残志坚,在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史铁生“忽的失去了双腿”,在北京地坛那一处处荒草败絮中领悟人生,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品味孤独,战胜忧伤,成就了当代中国一位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司马迁、勾践、史铁生等人懂得忍受一切不公平、压力、伤害和屈辱,懂得不让挫折和怒火燃烧了理智,从绝境中走出,成就事业人生的辉煌,他们是生活真正的强者,是历史舞台的不愧英雄。

三、语文课本中诸多英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

种种情感和美韵,在欣赏中喷薄而出。而知识的甘露,也在欣赏中被学生慢慢吮吸。英雄形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悲壮美、崇高美,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

对英雄的崇拜,反映了人们面对棘手问题时的精神状态,当人们面对残酷的条件以及由它们造成的灾害而精神紧张时,就很容易“把拯救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某种神力”。英雄榜样教育带有对具备强力意志的人或神的期待色彩,它解决了人们的精神危机。所以英雄人物形象很容易被学生认同,也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

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在感受文学形象多彩的同时,英雄人物塑造了学生精神的偶像,培养了他们坚毅的品质,激发了他们心灵的正能量。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英雄人物形象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因为追求个人英雄主义而缺乏集体精神,因为崇拜而盲目模仿,有着不切实际的人生追求……

四、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英雄人物

学习中由于判断和辨别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加上受到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在评价英雄人物时,中学生往往比较片面不能形成准确、客观、辨证的认识。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对英雄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时,首先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时势造英雄,英雄的思想行为具有时代局限性,荆轲的智勇难免带有愚忠的成分,曹操的胸襟也未尝不是为了一己之霸业,夏瑜的视死如归也有没发动群众,不为人理解的悲哀……其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英雄身上的优缺点:项羽光明磊落,勇武粗豪,却也妇人之仁,胸无城府;眉间尺挥剑割颅令人肃然起敬,却也令人叹惋其单纯得让人痛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有缺点,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最后要教育学生以文为鉴,扬长避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英雄人物,才可以扬长避短,塑造我们的健全人格,才能建立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本中英雄人物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