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方人看中国水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方人看中国水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过一年多的布展,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大展终于揭开了序幕。虽然在“水墨”的大主题下,但展览的媒介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水墨媒介,呈现的艺术家,也不同于此前苏富比拍卖行以及国内各大艺术机构大力炒作的“新水墨”艺术家们。

中国传统的水墨在许多外国人眼中始终是个难以看懂和破译的“谜”。有行内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圈正在被一颗名为‘水墨’的大石头扰得涟漪不断”。那么,西方人用什么眼光看待当代水墨?他们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展览和诠释当代中国的水墨作品?这个话题总能引发讨论。

大都会博物馆这个名为“水墨艺术:在当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的展览,是大都会博物馆首次推出大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览。由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Maxwell K. Hearn主持策划,展出了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70件作品,这70件作品与我们理解的“水墨”有很大差异,它们是以各种形式体现的作品—绘画、书法、摄影、版画、视频、装置和雕塑。这样的策展角度也是希望能够展示中国古老的文化,是如何通过富有创造力的多变的方式来重新解读,从而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

这些作品透过4个专题呈现:文字、新风景、抽象、画笔外的艺术。徐冰展出其大型装置作品“天书”,古代经卷式的卷轴和放大的书页组成的装置占据了整个大厅,而这个抽象的文字空间却是不能被任何人解读的;张洹的作品《家谱》邀请三位艺术家在自己脸上书写一些富含文化意义的中文词汇,这件作品因此充满家庭、个人、传统等多重含义;宋冬的《印水》记录了他1996年在拉萨做的一个表演—端坐在拉萨河中,将金刚木刻“水”字的大印不断“印”在流动的河水中;蔡国强通过三通道影像展出“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第十号”。

Maxwell K. Hearn最初选择了一些和传统媒介(墨和纸),形式(卷轴和册页)以及技术(毛笔)密切相关的作品,因为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定义了中国水墨发展历程。然而当他深入研究后,发现一些采用非传统东方媒介(油画、摄影、录像等)以及呈现方式(抽象、装置、表演艺术等)的作品,与古典传统也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展览呈现了中国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公然地或含蓄地与中国艺术传统基本准则互相映照的作品。艺术家用现代的理念依然可以让古代的文化焕发生机。

这几年,随着中国当代水墨的升温,水墨成了国际艺术界热门话题,欧美多所重要美术机构策划了以中国当代水墨为主题的展览。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个水墨展的策展意向不难看出,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当代呈现的方式已经远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由笔和墨的种种规范和技巧完成的传统方式,创作的主体也不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国画家”或“水墨画家”。国际视野里的中国传统水墨,已经不是在其技法意义上的推进和变革,而在如何转换为一种当代方式。

话剧推荐

国家话剧院《伏生》岁末压轴

时间: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5日

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国话剧场

《伏生》由王晓鹰导演再度操刀,讲述了秦时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被立为博士。随后一时被尊崇备至的儒学地位竟翻天沦至废黜,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伏生传奇般地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以奇特方式保存下来,得以免受焚烧之祸。全剧透过伏生与其家人、“亦敌亦友”大臣李斯的人物视角,折射生命与文化的宏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