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乾隆形象(之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乾隆形象(之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收藏与品鉴栏自本期起将向读者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件件堪称国之珍宝,而在他授意下制作的艺术品,又成为后世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他曾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对其收藏分门别类地鉴赏整理,出版《西清古鉴》、《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书。他的一生从来与“平凡”无关,他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祖辈父辈的艰苦创业,为他留下一个锦绣河山,而他却并不满足于此,励精图治,开疆拓宇,营造出一个自己心中的“天朝上国”。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酷爱艺术,精通满、汉、蒙、藏、维语,擅于诗文,并随时吟诗作赋抒发心意。他的生活从不拘泥于头上的四角天空,木兰秋,泰山祭祀,江南巡游。山川河流、园囿名胜间随处可见他留下的足迹。在繁华世界中的他又有着虔诚的,在佛学中修身养性,并将此发扬至绥帮怀远的事业中。处在权力中心的他,家庭生活仍充满故事,在那暗潮汹涌的大家庭中,他的勤奋睿智使他顺利地成为父亲事业的继承人,而对于母亲,他无疑又是个合格的孝子,并以天下之力为母亲营造了一个完美的归宿。虽然身边红颜美眷无数,但对结发妻子的痴情却终其一生。1799年89岁已是五世同堂的他,在享尽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福祉后,静静地离去。说到此,这位福寿双全之人,想必大家都已猜到,他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本栏目将以乾隆皇帝出现在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不同形象为线索,从大清皇帝、军事成就、士人气质、宗教世界、家庭生活几方面来介绍这位伟大的收藏家。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他25岁即位,在位60年,85岁时禅位于皇十五子琰。乾隆皇帝在位时文治武功兼修,将康雍乾盛事推向顶峰,但同时因其好大喜功,挥霍无度,也使得乾隆盛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乾隆享年89岁,葬于清东陵裕陵。

弘历是雍正帝胤的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为熹贵妃钮祜禄氏。弘历的皇位继承之路没有像其父胤那样的血雨腥风,自幼聪慧的弘历在资质相对平庸的几位兄弟中可谓出类拔萃,幼年受到祖父康熙皇帝的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皇帝吸取康熙朝众子争储的教训,正式采取秘密建储的形式,将立储密旨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同时“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病逝后,从圆明园宫中找出“朱笔亲书传位今上之密旨”,弘历在与众王公大臣一起将大行皇帝遗体运返紫禁城后,又共同取下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众人“齐入,始启封,跪阅亲书御名”。专家根据现藏于克利夫兰美术馆《心写治平》图卷(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考证,图中的乾隆皇帝,应为其即位第一年,即25岁时的形象,青年皇帝的眉宇间充满沉着和自信,预示着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即将到来。

《万树园赐宴图》描绘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设宴招待“三车凌”等人的情景。“三车凌”是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的三位首领,即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杜尔伯特部原是游牧于我国西部边疆厄鲁特蒙古四大部中的一部,常受四部势力最强大的准噶尔部压迫。乾隆十八年(1753年)冬“三车凌”召开了全部族会议,族人一致拥护归附天朝,“三车凌“于是率部属万余人在严冬中长途跋涉,投奔清朝政府。乾隆深知“三车凌”归附的积极意义,分别册封他们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赏赐大量金银、玉器、瓷器、绢帛等物品,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举行隆重的宴会,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招待。《万树园赐宴图轴》成画于乾隆二十年,图中正值年富力强之年的乾隆皇帝正乘坐步撵缓缓进入会场,其形象虽只占据左下角的位置,但整个画中的气氛却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天家威严。而将归顺的蒙古王公至于画面中央,一方面反映出乾隆皇帝礼遇蒙古的民族怀柔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清代宫廷绘画具有历史事件写实性的特点。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崇拜祖父康熙皇帝,一改其父过于严苛的风格,处处效仿祖父,特别是乾隆初年取两朝所长, 从政以“宽严相济”为准则。为了表达对康熙皇帝的敬意,乾隆在“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弘历正式册立皇十五子琰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乾隆正式禅位,改元嘉庆元年。但耄耋之年的太上皇面对正值盛年的皇帝,“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仍由自己主持,直到89岁去世,嘉庆帝才正式亲政。晚年的乾隆皇帝妄自尊大,陶醉于过往的丰功伟业,全无曾经的锐意进取,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残年,乾隆的大清朝也随着弘历的老去而“盛极渐衰”。(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