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新课程下有效备课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新课程下有效备课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从抱定"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放松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根据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注重对照新课标钻研教材、注重预设与生成这几方面进行备课,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

关键词:备课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应担负的神圣使命。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将最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以及素质教育推进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决定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新课标、新教材应有的效益发挥的水平。在班级式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要用新的理念,使用新课标、新教材走进课堂,面对全体学生去实实在在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体验新课标的精髓,吃透新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备好课,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1]

传统教学中上每节课之前我们都要“备课”: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安排、板书的设计等等,即课前写教案。写教案的时候,教师往往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我们往往把学生当做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水平、新课内容与以往知识的关联与衔接等。结果导致教师的讲课对学生来说缺少针对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偏低。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抱定“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放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2]

三、“让每一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四 、注重根据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大纲规定的内容,即明确教什么;过程与方法的确定过程中,过程一定要具体化,方法即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或学会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即通过哪个环节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什么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五、注重对照新课标钻研教材

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不能一味地接受和照搬,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六、注重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的,缺少充分预设,必将导致无法生成的精彩,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课堂的生成,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具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新的目标往往会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在备课时不断调整,不断生成。

七、注重学生差异

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

八、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总之,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而这种备课,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肖大兴,刘万华,赵建新.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备好一堂课――职业经验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应用与超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6期.

[2].郑志刚.优化多种策略,实施有效备课[J].教学与管理,200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