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旧的时代以及偶像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旧的时代以及偶像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没有去听鲍勃・迪伦的演唱会,怕破坏我心中美好的记忆。我身边很多朋友去听了,但我知道,其中一些人是去打酱油的。真的不比当年了,现在大牌的人说来就来,其实也只是一股风,留下点余音,基本上不会成为难忘的记忆。而当年,买到一张偶像的磁带都会让我高兴好几天,躲在宿舍里,反复倒带,听到耳鸣。

现在的我,更喜欢静静的读偶像们写的书或关于他们的书。当然,不会像当年读《伊甸园之门》那样的血脉贲张,也不像读《灿烂涅》那样热血沸腾。一个时代的逝去,就意味着翻开新的一页,不管这一页属于历史,还是怀旧。

可能更多的是怀旧。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人,总觉得自己错过了黄金的60年代,错过了Beatles、Bob Dylan、The Doors……于是,在被音乐迷醉的时光中,一味的恶补一切和他们有关的一切,也因此,他们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成了偶像。

你看吧,台湾两位乐评人马世芳和张铁志,他们的新书中,都不免流露出偶像的影子。马世芳的《昨日书》,书封上印着密密麻麻鲍勃・迪伦的歌词;而张铁志的新书《时代的噪音》,副标题为“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在这两位70后乐评人身上,显然都充满着偶像抹不去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这些细节会自然地“被流露”。

而大陆乐评人王小峰的新书《沿着望塔》,书名直接引用鲍勃・迪伦著名的一首歌名。书中,他把自己的偶像鲍勃・迪伦、吉姆・莫里森、詹尼斯・乔普林等编排进来,是对自我青春的一种怀想,也是一种放纵的幻想。

而我的偶像多数短命。

1980年12月8日,《那天,约翰・列侬走了》―不久前出版的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当事人回忆,讲述我偶像离去的因与果。而《滚石》杂志的扬・温纳在列侬活着的时候为我们敲开他的嘴,在《列侬回忆》中,让他自己讲述音乐理想与对现实的看法,这个访问很赞,是我了解偶像的不二读物。

列侬属他杀,我另外几位偶像却都是自杀。

珍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因服食过量海洛因27岁去世,吉米・亨德里克斯(Jimmy Hendrex)因吸毒过量28岁去世,the Doors(大门)的灵魂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因吸毒和酗酒28岁去世。

读珍妮丝・乔普林传记《活埋蓝调里》和吉姆・莫里森传记《此地无人生还》发现,这两本传记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在那个让人惦记的60年代,都充斥着大量“吸毒”和“酗酒”的描写,都表达了他们和人群格格不入的性格,甚至连书名都预示着“死亡”这个主题。艺术,在他们身上表现的很彻底,但很短命。

关于我的偶像们,这些书都是我的最爱,通过它们,我了解到偶像们音乐之外的人生经历,也了解了艺术在他们身上附着的力量。我现在已经很少听他们的音乐了,但心底,有时候会冒出他们的旋律,这也许是对青春的一种反刍,也或者是对现实的一种抵触。总之,偶像们在我心中,有着一股难以抹去的影响,不仅在我的青春期,也渗入在我当下生活中。

《雷峰塔》、《易经》

作者:张爱玲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4月出版

这是张爱玲自传体英文小说《雷峰塔》、《易经》的简体中文版,前者讲述了张爱玲4岁至18岁在旧家族的成长经历,后者则续接前者,讲述她18岁至22岁的生活,包括投奔母亲和赴港学习等经历。《雷峰塔》及《易经》是张爱玲为在英文世界拼出一席之地而作,她用英文写作时保留了大量中文作品中不曾出现的生命细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说这两部作品“超越到另一个境界,更老辣,这绝对是生命书写的标志”。《物尽其用》

作者:巫鸿 编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4月出版

赵湘源是多媒介艺术家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这也是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我这一代东京人》

作者:新井一二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4月出版

新井一二三是日本东京人,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在她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她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