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茶山工业“逆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茶山工业“逆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心提示:正是凭借工业“逆袭”策略,东莞市茶山镇成功闯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0强。未来,茶山镇将冲刺东莞城区副中心城镇,成为珠三角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5月4日,第三届茶文化节将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拉开场子。

前来参与“茶园游会”的外来游客,发现了一个欣喜的变化,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新的路牌,上面标识了近200个具体的地点方向,包括政府部门、景点、救助站等。

这个小小的细节,意味着茶山在外来游客、务工者、投资客的眼里更加清晰。以前,人们到茶山去,要给亲戚朋友打几道电话,才能摸清去那的路线。

可别忽视了这个转变。它的背后是茶山的路网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更加明确、经济社会转型步子加快,也传递出茶山要当好东莞城区副中心的决心。

茶山,由一个落后的农业镇迈向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且近年来一直位居200名左右。茶山的华丽转身可供正在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内陆乡镇参考。

东莞新门户

提起茶山,在全国知道这个小镇的人也许并不算多。

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坐落在东江支流寒溪河畔。据《茶山乡志》载,梁武帝时(502—519年)乡人创建雁塔寺,僧人沿山种茶,茶山之名由此而起。

或许正是僧人漫山种茶,成就了茶山的“茶文化”。如今茶山以茶叶交易市场为依托,培育出一批茶产业基地。

在珠江出入口,相对东莞的长安、虎门等镇而言,茶山镇的区位优势先天不太明显,而且又是典型的农业镇。长期以来,茶山的经济实力在东莞20多个镇当中,一直居于中等偏下水平。

踏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来料加工”在东莞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在这个阶段,茶山逐步发展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服装加工出口大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茶山经济徘徊不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了当地不少“来料加工”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茶山开始奋力追赶。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倒逼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选取了“两个试点镇两个产业”作为试点:一个是大朗毛织,一个是厚街鞋业。其中厚街镇从“世界鞋厂”成功走向“鞋都”。

看着相邻的兄弟镇有声有色,茶山人坐不住了。“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调整!”从2006年开始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茶山,轻装上阵上演华丽转身。数据显示,2011年,茶山镇完成生产总值(GDP)72亿元,较转型前的2005年GDP31亿元翻了逾一倍。

与此同时,东莞构建新的未来城市蓝图。松山湖、莞城、同沙、东莞生态园“四位一体”核心城区轮廓日益显现,茶山镇处于核心圈层之内,是东莞市区副中心,必定承接“四位一体”带来的辐射作用。

茶山镇镇长黄少峰向记者介绍,茶山自我定位为“东莞城市副中心区”,将在未来承接区位优势所带来的各种辐射。

随着东莞生态园大道、广深铁路四线、城市轻轨R2线、东莞新客运站(火车)、站前大道等项目的规划建设,茶山将成为东莞城市的副中心和进出东莞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进镇路引进来,出镇路修出去。从2012年开始,茶山加快推进石大路改线、桑茶快速、方中路延长线等出镇路的建设,构筑“三纵三横”的主干道路体系,这些工程让茶山与外界的接洽更加融合。

工业“逆袭

茶山人擦亮出镇路,快步融入珠三角甚至全球,一批批企业走出来集体“亮剑”,向外界展现了“新茶山”的活力与生机。

作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典型城市,东莞可谓享誉全国。在东莞市下辖的镇街中,茶山的服装产业可以说是东莞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3月26日,茶山镇8大服装品牌,以“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为主题,集体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两天后,茶山镇7家食品企业,以“中国食品名镇”为主题,抱团参加第88届全国(成都)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

食品、服装、电子是茶山的三大特色产业。短短一个星期,便有“两驾马车”扬名全国大型展会,而且都是采取“集中参展,统一特装”的抱团参展模式。

在这背后,政府当了服务员的角色: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帮扶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品牌升级、管理升级、技术升级;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开拓销售市场。

黄少峰解释了服务员该如何当,“根据各个企业自己的特点,我们安排专门的部门,包括经贸办,为他们做好宣传服务;这些企业有什么困难,我们就把他们的困难收集起来,然后逐一化解,要求各个部门在规定的时间里帮他们解决。”

2008年,茶山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中国食品名镇。”目前,茶山镇有食品企业200多家,其中有雀巢、嘉顿等国际性品牌,也有华美、圣心等本土民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制造、销售及其他产业配套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集群。目前茶山食品年产值超过41亿元。

2010年11月,茶山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认定为全国新增“五市八镇”13个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基地之一,并荣获 “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称号,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目前茶山服装年产值超过53.8亿元。

在食品、服装两大知名产业撑起茶山经济一片天的时候,茶山将目标瞄向了另一个产业——电子信息。黄少峰说,“打造好了,茶山的工业结构基本就完整了。”

今年3月份,茶山政府投资5300多万元,建设占地1200平方米、共八层、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茶山生产力促进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将为企业提供食品研发与培训服务、电子信息服务、食品检测服务、产品、企业融资、法律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目前,华南理工大学、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高校院校、科研机构已经与茶山镇签订合作协议,对茶山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专业指导。

茶山还为这“三驾马车”配备了一系列“马鞍”。按照茶山规划,今年乃至未来几年,茶山要做好“一路网、两区域、三经济、四重点、五产业”十五项工作。

数据显示,2012年,茶山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87亿,增长6.6%,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5.6亿元,增长10.5%,各项税收总额10.5亿元,增长11.9%。

从工厂跳进农门

茶山向工业“逆袭”,成功摆脱落后农业镇的帽子。而有一批“厂长”从工业转向农业养殖上演一幕“反逆袭”。

20多年前,茶山镇坑口村,年轻的袁金标在田地里劳作时,怎么都想不到,20多年后,他会和金钱龟打上交道。

曾经,珠三角的“来料加工”企业让东莞这片土地创造出辉煌的成绩。借助这股士气,1999年,袁金标在东莞市寮步镇开办毛绒玩具厂,一路上,袁金标的事业顺风顺水,2001年,他回到自己的老家开办永阳制衣厂,在2003年前,加工厂的生意都不错,袁金标的工厂在全盛时期,工人就有2000多人,每年的加工费就有2000多万元。2006年开始,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衰退的冲击下,玩具、制衣行业跌宕起伏,外贸市场缩水,加工行业就会挨饿。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料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007年1月,在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东莞市作出了“双转型”这个重要决策。受政策的影响,同年,袁金标在加工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决定放弃加工,饲养金钱龟。

厂房变成了池塘。袁金标先在自己工厂内开辟出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名贵龟养殖基地,同时饲养普通草龟。春来冬去,他趟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养殖成果,袁金标同时投资180万元建起一间以龟为主食的金龟唛饭店。他的饭店结合中医学理念,将龟与药膳配合,研究出营养套餐。饭店开业以来,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来客。

2011年,袁金标投资150多万元,将一处六层楼的建筑改建成金龟唛工厂仿生态养龟示范场和龟膳养生堂。他的养殖场以金钱龟、石金钱龟为主,配合有广东草龟、黄缘盒龟等,现在有金钱龟200多只,石金钱龟3000多只,广东草龟种龟20多只,黄缘盒龟100多只。

袁金标介绍,2008年以前,石金钱龟苗近千元,金钱龟苗价格更是2万至3万元,养殖利润超过40%,而有的名贵龟更是“千金难求”。他曾创下90万元一只金钱龟的“天价”纪录。如今,东莞金钱龟幼苗占了全国数量的三分之一,金钱种龟数量更占全国的一半,而绝大多数产自茶山。

袁金标摘下“厂长”的帽子,获得了东莞市茶山金龟唛名龟研究所所长、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的副会长、全国名龟产业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重身份。虽然拥有众多的头衔,但他依旧保持着农民特有的朴实。

“龟产业链,不单纯是养殖龟,而是经研发加工生产龟类制品,提高其附加价值,通过营销售卖获取更大利益的链式结构体系。”袁金标对记者表示,“在转型之后,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东莞一万多龟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茶山镇的经济整体布局中,也为家乡的生态农业作点贡献。”

投入亿元办教育

茶山,总能听到“逆袭”的励志故事。

徐来自安徽一个贫困农家,个头不高、皮肤黑黑的。2004年,徐高中毕业,在上大学和外出务工的两条道路中,他选择了后者,把学习的机会留给了妹妹。“我要是读大学,妹妹就没法上学了。”

徐先后前往苏州、深圳等地打工,他每天工作不低于12小时,收入却非常少。“我总在想,如何能够出人头地拿高薪,想来想去,只能靠提高技能。”他说。

在袁金标办厂鼎盛期的2005的夏天,徐来到茶山,进入一家日资企业当车间操作员,从最基层的操作员到班组副班长再到技术员岗位,他踏踏实实学习技术。同时,他还是渴望上大学,因为他去过无数次招聘会,发现没有大专以上学历,好一点的岗位都是免谈。

2011年,徐得知东莞开始实施“圆梦计划”,茶山镇招录100名,打工之余也可以上大学。他重新拿起6年前的高中课本,下班之后熬通宵备战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录取,专业为计算机工程与技术。他还担任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班学习部长。

徐只是众多拥抱梦想的“新茶山人”中的一员。在“圆梦计划”的背后,是政府对教育的认可。

翻开茶山镇2012年的统计数据,会发现一个现象——茶山对教育舍得花钱。

数据显示:2012年茶山镇共投入教育事业经费9430万元,占镇可支配财政收入17%,同比增长11.9%。该镇还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40场次,培训教师7100人次;全镇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人数132人,初中升高中阶段升学率98.5%。

正是茶山舍得教育投入,让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成为新茶山人,延续了人口红利;正是有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新茶山人还将上演一幕幕“逆袭”的好戏。

区域问题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从农业镇到工业千强镇,茶山“逆袭”成功的背后,是在寻找错位发展的过程,注重产业的分工配套合作,培育茶山的“单打冠军”,实现地区经济的集约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调结构、促转型”的过程中,东莞提出争创“单打冠军”,就是要各镇街静下心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盲从,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兴产业。如果东莞的每个镇街都有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领先全国的特色产品,那么东莞的转型升级就自然成功了。

茶山的“逆袭”已在此轮产业结构升级中充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