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多方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与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应善于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使民族振兴和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妙,成为自觉的学习者,在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特别注意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在作评价时,教师应采取“积极评价”原则,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1: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过程中,我提出球表面能不能展开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球体只有一个面,不能展开;但立即就有学生提出足球可以,因为足球是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组成的。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在课堂上展开了;一部分同学认为球体是由一个曲面构成的,因此谈不上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当然更不能展开;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生活中足球并不是几何中所说的“球”,它由平面图形构成,所以可以展开成平面。在双方激烈争论后,同学们期望老师表态,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些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和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观点的学习态度,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动手试一试,看足球是否能展开成一个平面,如果能,需要剪开几条棱?从这里可以看出,若老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就不仅能激发他们提问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符合要求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的本质就是想象力的充分自由,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多变性,开放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2:将右面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七年级《数学》上,课本第4页)

1.按柱、锥、球分类。(1)柱体: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四棱柱、三棱柱;(2)锥体:圆锥;(3)球体:球。2.按围成的面分类。(1)只有平面:正方体、长方体、四棱柱、三棱柱、四棱锥;(2)有曲面和平面:圆柱、圆锥;(3)只有曲面:球。3.按是否可由某个图形旋转一周而成。(1)旋转体:圆柱、圆锥、球;(2)多面体:正方体、长方体、四棱柱、三棱柱。4.按面数多少分类。5.按底面的个数分类。6.按有无顶点分类。7.按主视图的形状分类。8.按俯视图的形状分类。9.按水平截面的形状分类

像教材中这类一题多解的习题,特别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在解题教学中,不要追求学生思路跟教材一致,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课堂。教材中的题一般只给一种解法,但其中不少题却多种解法,教师在备课中应尽量挖掘,在课堂上通过点拨、暗示,凡是学生有能力解答的,教师作启发、评价和总结。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每一道习题,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可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三、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决办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的“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案例3:解方程:x-4x-5-x-5x-6=x-7x-8-x-8x-9

本题若用常规解法很烦琐,教学时我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一个基本等式:

1x+1y=y+xxy的正用和逆用入手,点拨学生用“通分法”和“拆项法”来解。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拆项法。

当用常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或解决问题比较烦琐时,应引导学生及时改变思路,另选突破口,切忌在原方法上徘徊。否则难以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变成创造思维不断增强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创造性能力不断增强。

理想的教学评价应是鼓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创造思维中有些发现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这些是教学中常见现象,主要是学生在考虑问题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直觉思维,这种思维的非逻辑性有可能造成不适当的甚至错误的思考。教师面对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能轻易亮“黄牌”,必须鼓励直觉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纠正错误,并且用“慢镜头”去再现曾经跳跃地非程序地得出的结论,从而使结论逻辑化,理性化。

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奇的结论或好的解法,对于这些创新成果,教师不要让它们稍纵即逝,而应给予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编题、编试卷,对他们编拟的好题目向全班推荐,并给予肯定评价。若教师对学生闪出的创造性火花能够及时捕捉,及时展出,有可能会对他们一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有深远的影响,激励他们不断再创造,再发现。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多方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与学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喻平.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数学通讯,2002,(23).

[2]钱佩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北京释放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建华职业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