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先谈了自己对STS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着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措施,最后对目前STS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STS教育 STS教育的措施 STS教育的建议
一、我对STS教育精神的认识
(一)STS教育的涵义
STS”系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TS教育是指: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理科各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与改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STS教育的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科学都是生活的科学,”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它一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过程融合在一起,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转变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但科学技术并未因此脱离人们的生活过程,而是在更高的程度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科学来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的一体化模式,所以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当前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形成生产力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新的科技成就和产品正在大踏步地进入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
二、我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措施
(一)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例1:生态工程(选修3、专题5)
学生学习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的内容后,让学生选取一种熟悉的养殖业(鱼、鸡、猪・・・・・・)讨论,如何提高养鱼(鸡、猪・・・・・・)的经济效益?如何设计生态养鱼(鸡、猪・・・・・・)?
通过加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既恰当地联系了实际,又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把浓厚的泥土气息带进了课堂,从而培养了学生新的生物技术价值观,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的确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
(二)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STS教育的相关材料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开展STS教育的主要平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STS教育的相关材料,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有的在教材中以“科学家的故事”来介绍,P51(细胞世界探微三例)。有的开辟成“与社会的联系”,如P85,有的是“与生活的联系”如P33。有的处理成 “科学前沿”如P52(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有的设计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如P128(医院里的检验师),更多的是在练习中以“拓展题”的形式出现,如P6、P12、P29、P33、P38……,练习的拓展题中都渗透了STS教育的相关材料。
(三)开展生物进农家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农村学生家长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的实践经验知识丰富,但有关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却缺乏科学性的认识。有的教学内容可形成“生物进农家活动”,实现学生、家长在生物学知识方面的互补。
例2:家长 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庄稼排水。
学生 保障庄稼的正常呼吸作用。
例3:家长 棉农知道种植棉花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摘心、整枝,以防止棉花“疯长”。
学生 因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的缘故。
通过“生物进农农活动”,学生――家长、优势互补,学生――学生、互动,讨论,交流经验知识,学生――老师、相互分享知识,理论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课内外渗透STS教育。
三、我对目前STS教育的建议
(一)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迅速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材在内容上“难、繁、窄”,过分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增加了STS教育的困难。
(二)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改善理综的“拼盘”缺陷
生物与物理、化学一样,属于自然科学,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即使高考中的理综卷也是名副其实的“拼盘”,只在形式上做了统一 。有的师范院校虽然设置了科学专业,但学生毕业从教后,在学校里仍然是教物理、化学和生物,并没有统一的科学教材,结合目前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甚至设想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在会考水平上交叉分工,知难而上,生物教师也在会考水平上尝试教物理、化学,为将来条件成熟时编写STS教材作铺垫,彻底改善理综科学课的“拼盘”缺陷。
总之,渗透STS教育不仅要从教材入手,还要从学生入手,更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俗话说,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时时、事事关注STS教育,做一个细心且爱动脑筋的人,立足于课堂,放眼于STS教育,那怕是一点点的创新,定能为自己添加信心、动力,从而产生“蝴蝶效应”,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