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沙市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设置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沙市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设置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健身俱乐部中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长沙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现状

一、前言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是大众体育发展得较好的地方,每天有大量的运动爱好者需要进行身体锻炼,所以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课程设置状况尤为重要,究竟这些是否合理,是否为广大的健身爱好者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实地展开调查研究,从而使健身俱乐部的课程更加合理优化,更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二、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概念

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俱乐部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研究的意义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人均收入、文化娱乐支出均排在湖南省第一位,是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好地方,每天都有大量的锻炼者需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因此,俱乐部课程的设置情况将对整个长沙市发展全民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全民体育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发展全民体育。

三、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现状

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推动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快速的发展,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则直接影响到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除却客观方面的影响,健身俱乐部自身也存在这许多的不足。其中包括:健身俱乐部价值观取向问题,一味的追求商营业而忽视了健身俱乐部的真正作用;管理员的水平缺乏,不能真正的做到管理和实际相结合;教练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健身训练缺乏系统性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健身俱乐部课程内容设置的更新和不断完善。

(一)课程时间的安排合理性欠佳

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有限,能够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大多属于城市白领阶层,而在这些人群中时间是他们的最大问题。这些群体的闲余时间大部分集中于晚上和周末假日时段,造成了人员锻炼时段集中、拥堵,资源分布不均。而俱乐部的课程时间安排也过分集中,造成了在白领闲余时间锻炼人员的集聚,促使了锻炼场地的紧张;教练资源不够;锻炼质量不高;锻炼目的达不到等问题的产生。

(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够

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会员大多为中青年,从学历结构来看,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健身操课的种类、内容和强负荷要充分考虑中青年的心理特点生理适应能力和理解认识能力。科学选择负荷内容:遵循“低强度、实效性、简易性、全面性和多项交替性”原则,以提高健身效果。身体锻炼的运动负荷应运用《负荷价值阈原理》,选择健身效果最佳的运动负荷区间;中青年身体基础的差异性较大,每分钟的平均脉搏数,控制在100~110次/分左右为宜。另外,健身俱乐部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锻炼人群,例如:老人、儿童、妇女,可能还会有一些残疾人参加锻炼。这就需要增强课程设置的这对性。

(三)课堂的授课形式单一

健身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其特有的就是服务的品质高、形式多样,这样才使得顾客能保持足够的新鲜感,增强顾客锻炼的积极性。

然而,在现在俱乐部的课程授课过程中多以教练员的单一教学为主,例如:有一名教练员在教练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内容上比较单调,例如:在教授瑜伽课程时只注重瑜伽方面的教学而忽略的一些辅的训练,这使得课程变的枯燥乏味,导致锻炼者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消失,以致健身教练员的积极性也随之减弱,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最终受害的是热爱身体锻炼的这一群体,这是相当不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芬,钟秉枢.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商业健身俱乐部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以青鸟商业健身俱乐部为案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9).

[2]文海燕.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状况与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李军红.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之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16).

[4]康辉斌,徐宗昌.创建新型体育俱乐部的构想[J].贵州体育科技.2009.9(第3期总第96期).

[5]猛.以会员需求为导向的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第31卷第4期).

[6]贺慨.对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7]郭伟,陈栋,李剑兰.南昌市小型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前景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9(第24卷第3期).

[9]杨金云,蒋代新.对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会员的项目需求调查[J].考试周刊.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