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赋予情感 促进直觉思维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赋予情感 促进直觉思维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台州椒江第五中学318000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直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直觉思维;直觉判断;创新意识;审美直觉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温和、宽松的环境与快乐、兴奋的情绪,对促进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直觉思维往往表现为对数量关系的敏感,部分学生凭着以往的经验,审题之后即能预感到问题应该从何处下手,循着某种途径去解决,并且自信地计算出结果. 教师要给予全体学生直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直觉思维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当一种问题不是通过逻辑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获得解决,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 他将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促进自身直觉思维的发展.

[⇩]有目的地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学生整体观察,大胆直觉判断

爱因斯坦认为,从特殊到一般没有逻辑通道,其道路只能是直觉的. 凭借大胆直觉判断,欧拉用一笔画问题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描绘了人造卫星的宏伟蓝图……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各种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直觉判断. 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识别、规律的发现以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都离不开观察. 在《正方形》习题课中,有如下习题: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且边长为+1,延长BC到E且CE<AB,并作正方形CEFG,则BDF的面积等于 .

[A][D][F][G][E][C][B]

图1

有同学很快就得意洋洋报出正确答案,由CF∥BD,BDF的面积即为BDC的面积,让那些用割补法埋头苦做,计算器按得噼啪响,并埋怨数据这般烦琐的同学大跌眼镜. 足可见观察对于解题的重要性!

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研究对象的特征,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自问和反思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教师要教会学生猜想,并创设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猜想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等问题,组织学生猜想、探索.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充分重视各类学生的直觉判断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在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以及提示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经验,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其探索精神,使其直觉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经验、知识背景都不尽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直觉思维判断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 在教学中重点抓几个典型,重视各方面的意见,往往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

在《三角形》一节的习题课中,填空:

若∠A+∠B=∠C,则ABC是 三角形;若∠A+∠B<∠C,则ABC是三角形;若∠A+∠B>∠C,则ABC是三角形.

在第一空填出直角三角形后,第二空就有同学直觉判断是钝角三角形,教师追问为什么,一部分同学写出过程:∠A+∠B=180°-∠C,从而2∠C>180°,所以∠C>90°. 几乎全班同学马上得出第三空填锐角. 教师作了延迟判断,要求同学分组讨论. 有同学仿第二空:∠A+∠B=180°-∠C,从而2∠C<180°,∠C<90°,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有同学再一次运用直觉判断:由∠A+∠B>∠C可知∠A或∠B是锐角、直角、钝角的可能性都有,因而三种情况都应填上. 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 在争论中,教师明白了学生错误的根源,向学生解释:在∠A+∠B<∠C中,∠C是最大角;而在∠A+∠B>∠C中,∠C不一定是最大角.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宽松热烈的研讨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一个充满对话、交流甚至辩论、争执的开放性情景,使学生的思维相撞、沟通,并让学生明白:别人的不同思路可能正是自己应该开发而尚未发现的盲点,而自己的思路也可能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从而相互激励,彼此促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原理、本质向学生分析清楚,尽量指出学生在直觉判断中有可能犯的错误,从而深化直觉思维,激发数学灵感.

[⇩]了解前人创造过程及数学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发明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又发源于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以科学的自信为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当把知识系统与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介绍数学学科及其公理定理产生和演变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前人的发现过程和情绪体验.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内容时,可从三国赵爽创制 “勾股圆方图”,讲到三国刘徽用“出入相补法” 证明勾股定理,再到西方关于勾股定理的拼图证法,最后到2002年北京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使学生感受到悠久的人类文明和勾股定理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受激”状态,一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拼图证明定理. 如此便打破了科学发现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等,把学生带到科学前沿,从而获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高起点,同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继承前人的知识财富,勤于思考和持之以恒,便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情感教育的产物之一,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它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得以实现. 比起其他的物质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下例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至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用速度v1,在后一半路程用速度v2(v1≠v2);乙在前一半时间用速度v2,在后一半时间用速度v1,那么两人中先到达?

在解题过程中,分别求出甲、乙两人所用的时间,再采用比较法进行严格的推理,可以推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是否不用严格的推理就可以得到结论?容易想象,如果两种速度差别很大时,较快的速度在一半时间内便可以走大部分路程,显然这种方式用时短. 这种方法没有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学生的直觉获得的. 教师及时地肯定了同学的想法,极大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看着他自信而满意的神情,可见成功带给他巨大的震撼,内心将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

[⇩]渗透数学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对学生来说,科学美的因素对他们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潜在和不被觉察的,但这种审美情感却是驱动学生直觉思维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 学生的审美能力越强,数学直觉能力越强,发现和辨认隐藏的和谐关系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数学发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a+b)2=a2+2ab+b2,即使没有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运用对称的观点,判断结论的真伪.

一道严谨的数学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和谐性. 但是,这些和谐关系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是繁杂的. 我们拟定解题计划时,要善于运用审美直觉,从“繁杂”中区分出简洁明了的、实质性的东西,从而发现解题途径.

学习乘法公式时,出示例题:

试求(2+1)(22+1)(24+1)(28+1)(216+1)(232+1)+1的个位数字.

直接求,便无从下手,但由式子所呈现的高度和谐. 由审美直觉,可以补上(2-1),连续运用平方差,得原式值为264,结果具备了简洁美. 再由2的方幂的个位数以2,4,8,6四个一循环的规律,最终求得答案为6.

上述式子所呈现的和谐对审美直觉起着重要作用. 审美直觉对于发现问题的结果及解题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