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研究得出的,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文章从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研究成果以及推广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可以为大家学习应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48-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常规水稻栽植相比,亩产增幅在10%以上,增产的潜力巨大。从栽植到管理还能节约成本,可以为农民增产增收。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亟待推广应用的水稻栽植技术。

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可以使水稻植株的分蘖增多,增加有效穗,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增产增收。

1.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内容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单株稀植、定量控苗、浅湿灌溉、控氮增钾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幼苗的培育之初,就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种子以保证培育出健壮的幼苗;小苗移栽能够提高成活率,并且能够促进秧苗提前分蘖;单株稀植可以为秧苗的分蘖提供足够的空间;定量控苗可以降低成本;浅湿灌溉有利于防止杂草丛生;综合防治病虫草为水稻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1.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点

1.2.1 分蘖数多,潜力巨大 所谓高产水稻,就是早期秧苗分蘖多,收获时穗多、穗大、粒大。小苗移栽能够促进秧苗较早较快的分蘖,管理得当,秧苗可以像灌木丛一样生长。如果土壤疏松,透气性好,肥力适当,每株秧苗的分蘖可达80以上,最后的成穗也可达70多个。所以水稻的高产技术运用可以挖掘出秧苗的巨大潜力。

1.2.2 生长旺盛,病虫害轻 单株稀植,地下根系生长空间大,秧苗的生长态势旺盛,增强了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抗分蘖期的纹枯病和稻瘟病。采用浅湿灌溉,还可以有效防治杂草的生长,可以避免杂草与秧苗争肥夺水的现象。

1.2.3 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采用小苗移栽,减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单株稀植,减少秧苗的用量,也可以节约人力,同时秧苗生长旺盛,提高了抗病能力。能抗病就能节约农药,改善稻米的质量;浅湿灌溉减少灌溉的次数,多靠自然降水调节,有利于节约水源。所以,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不但能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向无公害稻米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2.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理论依据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01年把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介绍到了中国。其理论依据就是“小苗早栽,超稀植为核心”。早栽可以早分蘖,促生长;超稀植有利于根系的发达,根健苗壮,当然就可以增产。经过试验比对表明,运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亩产增幅在10%以上。

2.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经过试验比对,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应用于水稻种植户,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归纳为“小苗移栽、单株稀植、浅湿灌溉、增施基肥以及病虫草的综合防治”。下面将具体阐述本项研究成果。

2.2.1 小苗移栽 小苗移栽不但能够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实现秧苗的低节位分蘖,充分发挥秧苗的分蘖优势。低节位分蘖容易形成大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水稻强化栽培的移栽时间最好是秧龄在12~16天为宜。秧苗从2叶起就可以移栽,根据实验比对得出,4叶时移栽,产量最高,之后随着叶龄的增加,产量在不断下降。当然秧苗的移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天气晴热温暖,则应该尽量早栽;如果气温较低,秧苗的生长较慢,不利于早发分蘖,则可以适当延长移栽时间。

因为秧苗较小,移栽时尽量带土,减少对秧苗的伤害。移栽时还需注意不能栽植过深,免得影响低节位的分蘖。

2.2.2 单株稀植 稀植可以保证单株肥力的供给,以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根系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实验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水稻的分蘖能力明显加强,还可以延长分蘖期。

通过实验高产水稻强化栽培的栽植密度为25cm×25cm,每亩1.07万丛(每丛一株)。当然栽植的密度还要根据品种和叶龄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杂交籼稻分蘖能力强,穗形较大,栽植的密度在0.8~1.1万丛为宜;杂交粳稻分蘖能力较弱,穗形也较小,栽植的密度应相应提高,在1.0~1.2万丛为宜。叶龄越小,栽植后的分蘖能力越强,应适当稀植;叶龄越大,栽植时就要适当密植。栽植时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以合理为标准。

2.2.3 浅湿灌溉 浅湿灌溉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浅湿灌溉的要求是尽量选择平整的田面栽植,方便排灌,便于农事操作。

移栽前一天排除田里的水,实行无水层栽植。秧苗栽植后如果是烈日炎炎,则要灌深为1厘米的水层护苗。在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有效分蘖。抽穗时要灌溉浅水养穗,此时还要根据秧苗的长势可以并施水肥。稻穗灌浆到成熟期,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调节,遇到特殊干旱天气,可以补浇水。

2.2.4 增施穗肥 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要选择腐熟的有机肥,多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还可以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如蚯蚓的活动,可以增强土壤转化养分的能力。有机肥的肥效期比较长,施足基肥,分蘖期都不用补肥。

根据秧苗的分蘖和生长的情况巧补穗肥。这对后期的粒重和产量的影响都比较大。水稻从抽穗到成熟,所需的钾肥比较多,几乎占全生长期的四分之一,所以有穗期“控氮增钾”的说法。正常生长状态的稻田,每亩补施5~8公斤的硫酸钾,即可保证穗期的肥效。当然,穗肥的使用还要根据品种、气候、土壤以及秧苗的生长状况合理施肥,以提高结实率。

2.2.5 病虫草综合防治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养出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单株稀植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发达,秧苗生长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强化栽培技术要求耘田除草。有试验表明耘田一次,每平方米的杂草为23株,而耘田两次以后,每平方米的杂草就降至8株,再配上化学除草剂,杂草即可清除。

强化栽培技术施行浅湿灌溉,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效防止秧苗生长期的稻瘟病和纹枯病。对于稻飞虱、卷叶螟、稻苞虫等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补”的原则,及时有效的防止虫害的发生。

3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转化养料的能力,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我站利用多种手段对本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农民接受高产水稻的强化栽培技术,以满足增产增收的需要。

3.1 做好宣传,广造舆论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让农民了解强化栽培的效果。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不够灵通,思想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而且习惯了传统的耕作经验,对于水稻的强化栽培技术不够信任,不敢拿一季的作物作为“试验品”。这就需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各种渠道给农民做好宣传。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都是宣传的渠道,当然农民由不信任到信任是需要过程的,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集市上,给农民讲解强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取得的成果。可以把常规种植的产量和利用强化栽培技术种植的产量做对比,让农民从看得见的数据中找到信任并接受的点,激发其学习新技术的热情。

3.2 做好指导,培训到位

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农闲时间,以村为单位办好培训班,让农民从理论上先接受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农民一旦开始接受种植水稻的新技术,技术人员就应该有问必答。尤其是对操作要求要细致指导,像小苗移栽、浅湿灌溉这些与传统种植不同的地方更要反复讲解。

水稻的种植季节,技术人员应该包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等环节,都要亲自为农民做细致指导。以保证高产水稻强化技术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4 结语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够因地制宜,积极组织试验,并推广应用。各乡镇基层农业推广站的技术人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使之能够熟练地掌握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郭翔.水稻强化栽培适宜秧龄及旱育秧临界移栽秧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年04期.

[3] 李旭毅.水稻强化栽培相关技术的比较及多目标模糊优选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程秀萍.中籼超级稻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2期.

作者简介:盘祖勇,男,广西全州人,全州县凤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