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我一双寻找“反馈”的慧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我一双寻找“反馈”的慧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松下略带歉疚地说:“牛排很美味,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在场的其他人都困惑得面面相觑,松下接着说:“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听到这些话,主厨是既高兴对自己厨艺的夸赞,又感激松下的及时解释。因为,正是有了松下的及时反馈,主厨才能了解了自己烹饪的真实水平,也更有动力和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厨艺。

而作为高三的学生来说,在紧张的复习中,更有必要充分、合理运用“反馈效应”,帮助学习者看清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借助这种对结果的了解所起到的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罗西与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步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说明有反馈(知道学习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时反馈(每天知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学习中,并不是没有反馈,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反馈的眼睛。有的同学呆滞于一漫漫的学习状态,却常常对身边老师给予的反馈熟视无睹。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对上次测验的总体分析,有的同学不认为和自己有关;对老师在自己作业或试卷上所作的评语,刚开始还能认真阅读和反思,久而久之,就懒得去看了。其实,不管是老师面向班级的反馈或者面对个人的交流,里面都包含有直指问题的信息。作为班级的一分子,身上也必定存在老师所谈及的问题。忽视老师的反馈信息是一个损失,而没有养成捕捉利己信息的习惯,则是更大的损失。

另一位心理学家布朗的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进行的主动反馈要优于教师的反馈。

完成作业时,面对改错的作业和新的作业,你选择先完成哪个?不少同学倾向于先去学习新东西,往前赶进度,而把纠错和回顾旧内容放后。一方面,这是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怪:多往前学一点,我就会比别人多掌握一点,自己心里就踏实一些;另一方面,说明很多同学没有独立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地系统复习。也许大家会说完成作业的顺序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完成新的内容后又有多少同学感觉松了一口气,就跟完成了全部作业似的,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自我纠错是个很宝贵的自我反馈,可那么多同学却轻易放弃了这个机会。此外,我们不能指望每次学习结果都靠老师提供反馈信息,毕竟老师不可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我们要自己在学习中,多寻找和创造自我反馈的机会。除了自己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外,还可以和同桌和前后桌结成对子,采取相互考查的方式,更能增强反馈的效率。

反馈是个系统工程,除了积极接受反馈和主动自我反馈外,还要对历次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准备一个反馈记录本,每页分成左右两栏,左边一栏记录某某的反馈信息,包括反馈信息的施加者、时间和大概内容,右边对应记录你对此次反馈信息的回应和做法。记录一段时间后,你还可以把反馈信息按性质进行汇总,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