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舒血宁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舒血宁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对高氧暴露早产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影响

方法:3日龄早产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干预组、空气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早产鼠视网膜HIF-1和VEGF表达水平。

结果:空气组HIF-1α、VEGF均呈低表达,未见或罕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明显增多,HIF-1α及VEGF表达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分别

结论: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内可观察到VEGF和HIF-1α的高表达,舒血宁使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HIF-1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对高氧性视网膜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视网膜病新生鼠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舒血宁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1-0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n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而导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存活和生存质量。目前的研究以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为热点[1]。本实验我们观察舒血宁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氧暴露下视网膜HIF-1α和VEGF表达增加的机制及舒血宁的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ROP动物分组和处理方法。提前1天剖宫产出生的新生早产大鼠36只,适应性生长3天后进入实验程序,随机分为:高氧组、干预组、空气组。三组鼠均置于同一实验室,室内温度25~26℃。其中高氧组和干预组均吸入浓度≥90%氧,每日监测氧浓度3次(CYS21数字式测氧仪,上海嘉定学联仪表厂),用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高氧组、干预组每天开箱1h,添加水及饲料,更换垫料,并与空气组互换母鼠,避免母鼠因氧中毒致护理能力下降,7天后返回空气5天;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空气中。干预组吸氧同时每天还接受舒血宁腹腔注射(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每支5ml,折合银杏叶提取物为17.5mg,含总黄酮醇苷4.2mg;含银杏内酯0.70mg),舒血宁用生理盐水20倍稀释,剂量为0.15ml/10g。高氧组和空气组每天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即颈椎脱臼处死,摘除眼球,每组12只鼠,24只眼球,经固定、脱水、石蜡液浸蜡包埋,作平行于角膜至视盘的矢状位的4μm厚度连续切片,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

1.2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每只眼球取5张视网膜组织切片,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常规HE染色并用CD34抗体标记视网膜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血管数量和形态情况,光镜下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计算5张切片的平均数。

1.3视网膜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检测。SABC法[2]。在高倍显微镜(×400)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数出每个高倍镜视野的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系统,标准差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

2结果

2.1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空气组均未见或罕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高氧组可见到大量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与空气组相比增加明显[(22.90±6.27)vs(2.22±1.07),t=213.30,P

2.2HIF-1α的表达。空气组有微弱表达,高氧组的表达明显著高于空气组[(41.90±8.07)vs(2.27±0.63),t=227.45,P

2.3VEGF的表达。空气组有较低水平VEGF的表达;高氧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空气组[(39.44±6.83)vs(11.89±3.98),t=66.26,P

1对象与方法

1.1病人来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份本市各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病人,其诊断具有影像学依据。

1.2入选标准。

1.2.1诊断标准。结合脊柱外科学和Marchetti及Bartolozzi改良的1994年对脊柱滑脱的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无明显的腰部外伤及手术史。

(2)症状:腰部疼痛,或伴下肢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卧床不起等。

(3)体征:要部活动受限,膀胱及直肠反射功能降低或障碍,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膝或踝关节反射减弱。

(4)X线摄片,常规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扫描,MRI摄片以排除病理性滑脱。据此判断脊柱的稳定性和分级。

1.2.2分度标准。采用Meyerding提出的滑移分度标准:I°:滑移为0-25%;Ⅱ°:滑移为25-50%;Ⅲ°:滑移为50-75%;Ⅳ°:滑移大于75%。

1.2.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40-75岁之间;③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④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

1.3过程与方法。

1.3.1治疗方法。采用研究小组研制的椎体矫正术。患者俯卧,掌握治疗参数的医生,明确诊断后,用国家专利仪器:椎体移位矫正仪,根据参数固定横突,力点选在突出的棘突和横突上,借助腹肌施力于脊突旋转以矫正移位的脊椎,使移位现象消失。5次为一疗程,隔日一次。一般治疗一至三疗程,平均二疗程。

1.3.2辅助治疗。在患者颈部查找到移位椎体用手法或打磨过的牛角侧卧位按压以矫正颈椎移位,畅通神经信息,启动神经免疫调节;少部分患者配合内服草药汤剂,基本方剂为:防风、防己、威灵仙、炒枣仁、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知母、桂枝等。因症加减。或西药:鲁南贝特配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三次/日,疗程一周。

1.3.3功能锻炼。嘱患者每日俯卧于凳上两脚离地半小时;或者腰背肌锻炼,病人俯卧,腹部垫一薄枕,使腰椎保持平行位置,抬伸上身和腿,以锻炼腰背肌肉。

1.3.4观察指标。疗效指标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协会的JOA评分标准来判定腰痛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一年及最终随访时均JOA评分,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主观症状(腰痛、腿痛、步态)与临床体征(感觉和运动障碍、直腿抬高试验)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腰椎X线片CT或MRI以明确滑脱情况和椎间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治疗后恢复率参照Hirabayashi法计算。

1.3.5疗效的评价标准。根据JOA评分标准,大于30分为优秀,20-30分为良,10-20分为中,小于10分为差。结合治疗前后腰椎侧位腰椎滑脱程度的测量。

2结果

2.1资料分析及疗效。本组40例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6岁。I°滑脱18例,Ⅱ°滑脱22例。随访时间为1年至3年,平均2年。JOA评分治疗前为11.4+3.6,治疗后一年位24.4+3.5,最终随访时为24.6+3.8。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原发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X线片显示35例滑脱完好复位,4例部分复位,1例无明显变化。

2.2安全性评价。收治病人中有4例出现局部红、肿、痛反应,经过进一步治疗,症状体征消失。

2.3本治疗法的禁忌症:孕妇、肝硬化、骨结核、肺大泡、气胸、胸腔积液、严重缺钙、内脏器官损伤、内脏大手术后、脑溢血、严重精神病、晚期肿瘤等。

3结论

对于原发性脊柱滑脱手术较多,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单纯椎板减压,减压和脊柱融合,以及在减压和横突间植骨基础上运用的内固定.非手术仍然被大都数患者所接受.非手术疗法主要有:推拿,功能锻炼,理疗配合药物等,椎体移位矫正术属于非手术疗法范围。本法主要的优点如下:

(1)治疗时间短,非经皮手术,几乎无创伤,安全且治疗费用低,为绿色疗法。

(2)治疗后不需卧床休息,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3)疗效较好,可能与脊柱神经系统的修复及免疫调节的启动有关。

(4)患者的骶骨和骨盆前移,改变了患者的力线,对于滑脱复位后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方法简单安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普及。

理论探讨:

(1)通过矫正椎体的轻微移动,小关节的错位得到纠正,同时在脊椎缓慢旋转的过程中,起到了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效果,有利于椎间盘回纳修复。

(2)对骶骨及骨盆的向前方向移动,有利于改善身体前后力线方向,使身体容易平衡,解决了“翘臀”步态问题,同时有利于背部肌肉群的功能恢复。

(3)神经根压迫的解除,椎间盘的复位椎体移位的复位,有利于神经信息的调节,重启免疫修复,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排除陈旧黏连及无菌体毒。

(4)颈部椎小关节复位,对于全身的免疫修复有一定意义,也有利于背部肌肉群和下肢神经肌肉的恢复。

(5)嘱患者经常爬凳及肌肉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滑脱的再发生,锻炼背部肌肉群。

参考文献

[1]贾连顺,袁文,等.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5:485-487

[2]吕工一,赵合元.退行性脊柱滑脱的X分析.中国中西医矫形外科杂志,2003,4:9,2

[3]庞施义,赵凯生,陈福杨,等.椎间融合器治疗I°~Ⅱ°腰椎滑脱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3,6(4):343~345

[4]王继芳,张西峰,张伯勋.滑脱症原位与复位融合的临床研究.医学杂志,200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