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就可以使阅读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课堂呈现姹紫嫣红的无边美景。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

一、深入解读,品鉴美文,实施“修枝疏叶”

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修枝疏叶”,才能明确重心,找到切入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了解异国风情、揣摩写作特点、积累优美语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在一遍遍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不得不折服于季老的文字魅力。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朴实凝练的语言、环环相扣的句段,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和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的所见所感,读来既让人对这异国情调大开眼界、涵泳、咀嚼,又叫人回味无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引领学生了解德国的民风民俗、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精彩的言语特色、了然句段的构成衔接,又能将这四点融为一体,达成共鸣呢?笔者在反复研读后,终于找准了以下三朵“奇葩”。

1.风土人情之花——了解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2.语言特色之花——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感受季先生“凝练”的语言魅力。

3.读写实践之花——培养学生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多元切入,演绎华丽,寻觅“繁花盛开”

当然,一堂课的切入点并非只有一个。根据教学环节需要,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多个“切入点”,并巧妙穿针引线,使之融会贯通。针对教材文本特点,笔者多元并进,设计了这样几个切入点。

(一)文题切入,蓓蕾初绽

好的题目犹如一篇美文的眼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文的题目去解读一篇课文,统领一篇课文的学习。从课文题目切入,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的演绎,体验作者的心路历程,融入到文本的揣摩、研读之中。

笔者在出示题目后提问:“读一篇课文前,先读好题目,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谁能把题目读好?”有学生站起来读了题目。笔者追问:“你想强调哪个字?”“花。”学生关注到了课文是围绕“花”来叙述美景、抒感的,笔者当即在“花”下面加了一个点,并肯定了他的理解。接下去有学生说想强调“自己”“别人”,笔者又在这两个词语下面画上了横线,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的”。就这样,在课文题目的引领下,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顺机感受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很多课文的题目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从分析题目入手,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二)居要切入,花团锦簇

写文章有“立片言以居要”的说法,一篇课文的切入点也就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居要之言”,课文里的关键词、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往往能有“居要之言”的作用,我们以课文中重要的词句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便可以上下贯通,游刃有余。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笔者这样启发学生:“让我们到大街上去看看,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德国人的爱花?”有学生找到了“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笔者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后,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从这两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有学生说“花的颜色多”,有的说“花的姿态多”,有的说“花儿数量多”,有的说“花的品种多”……于是,学生围绕这两个词语感受到了爱花的德国人用鲜花装扮的街道呈现出一派奇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德国的风土人情美。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提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找到关键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就是找准了切入点,就可以深入浅出,挥洒自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空白切入,争奇斗艳

音乐欣赏有余音绕梁的韵味,从而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绘画艺术也讲究藏露相间、虚实相生、无中生有的审美效果;文学作品中,也往往会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和推敲。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以课文中的“空白”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活跃的思维,激励学生对文学作进一步的探讨。

还是以教学第三自然段为例,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配乐读之后,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读着读着,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正背着行囊,漫步在歌廷根的大街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于是,学生笔下的花儿五彩斑斓、姿态万千,有的甚至还写出了流连于花海中的人们的笑谈、鸟儿的鸣唱、蝴蝶的曼舞……学生既感受到了德国街景的奇丽,也在对比中感受到了季羡林先生语言的凝练美,更实践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习得了语言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浙江省嘉善县范泾小学 31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