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药物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药物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门诊治疗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288例,平均分成两组,均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干扰素皮下注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病原菌培养转阴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9.44%,病原菌阴转率分别为80.56%、54.17%,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性。②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0.41%、9.03%,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干扰素;非淋菌性宫颈炎;药物疗效评价

随着西方不良性文化的传播,我国性传播性疾病之一的非淋菌性宫颈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性生活的质量和身心健康【1】。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药物提高其治愈率,是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门诊治疗的144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门诊治疗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288例,所选患者均符合《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4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2±3.56岁;感染病原菌分类:支原体62例、衣原体54例、混合28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2±3.42岁;感染病原菌分类:支原体59例、衣原体55例、混合3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3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0.5g,qd×12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干扰素100u,皮下注射,q3d/5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做血常规、肝功能及病原菌培养,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病原菌培养转阴率及副作用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病原体培养阴性、阴道及宫颈口分泌物直接镜检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阴道及宫颈口分泌物直接镜检阴转;有效: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2】。

1.3.2、药物安全性评定:治疗后观察患者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血常规、谷丙转氨酶的影响,来观察药物安全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44 46 74 14 10 83.33%

对照组 144 39 61 27 17 69.44%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原菌培养结果:

组别 例数 病原体培养阴性 分泌物直接镜检阴性 病原菌阴转率

观察组 144 116 132 80.56%

对照组 144 78 98 54.17%

两组患者病原菌阴转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选择差异性。

2.3 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对照组中有7例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3例谷丙转氨酶升高,副作用发生率为9.03%;观察组中有6例胃肠道反应,5例头晕,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白细胞降低,副作用发生率为10.41%。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

3 讨论

非淋菌性宫颈炎是通过性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通常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洛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但是,目前临床药物循证学研究表明,单一使用抗菌疗法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往往久治不愈致使病程迁延反复甚至病情加重,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索,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阻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使病原体间的黏液成分减少,抑制并逆转炎症的病情进展,是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最理想的药物。其在感染部位的浓度较非感染部位的浓度高6倍,而且半衰期长达68h,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3】,亦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一线药物。但由于近年来阿奇霉素的滥用,耐药率逐渐升高,对解脲支原体耐药率达l7.1%一48.5%【4】,疗效下降,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欠佳。我院在临床上尝试与干扰素联合应用,干扰素是一种由体细胞所产生的多功能和高活性的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皮下注射后,干扰素一旦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便可以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过程,其中包括对酶的诱导,抑制感染细胞中病原体的增殖及一系列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抗病的能力【5】。通过15天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

阿奇霉素和干扰素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患者胃肠道的反应、对肝功能的影响和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但我们通过对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的观察,发现观察组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0.41%,略高于对照组的9.04%,两者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说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并不增加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之,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艳。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12):48。

2、周海燕,王艳梅。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 (宫颈)炎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3,22(9):41。

3、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54。

4、聂磊。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29。

5、崔燕红,盛建华。泌屎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