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地方志所载虎患看清初湖北地区生态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地方志所载虎患看清初湖北地区生态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明清鼎革之际由于气候严寒加之连绵不断的战争破坏,湖北地区整体呈现出生态环境原始回归状态。尚未进行深度开发的鄂西山区森林茂密,而开发程度较深的平原丘陵地区由于战争破坏,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也出现林木复茂,并带来严重的虎患。

关键词:清初湖北;生态环境;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19-01

笔者在参与《资料长编(长江流域卷)》工作中查阅湖北地方志时候发现,古代中國没有生态环境的概念,但在山川、艺文、灾异等部分发现了大量相关资料。虎患是人类过度的经济开发活动破坏了老虎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是人类无休止的扩大山区垦殖规模而引发的生态灾难。特别是自明末崇祯年间开始,直到清康熙年间,两湖地区因为连绵不绝的战乱使湖北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现了一次生态环境原始回归状态,当时湖北各地区的气候、植物、动物、灾害等状况在方志中有较系统的的记载。

一、平原丘陵地区林木复茂,虎患酷烈

江汉平原、鄂东、鄂北低山丘陵地区地处湖北腹地,一直为经济发达地区,因战乱造成大量田亩荒芜,显现为林木复茂,虎患酷烈。江汉地区各地堤溃未筑,蒿莱丛生。江汉平原地区“勿论城市乡村,皆一望丘墟”,而战争结束最晚的鄂西、鄂西北山区尤其如此,战乱使山区农业生产破坏严重,田园大片荒芜,次生的草地和灌木丛代替了栽培作物,“田畴俱为蓬蒿者,数百里如一”。清初全省大多数地区所在蒿莱满目,存在着大量大型的野生动物,连开发程度较深的江汉地区也成为虎狼窝穴之地。各地地方志记载了大量虎豹时现,豺狼成群,常有虎狼食人的事例:康熙《武昌府志》卷3《灾异》记载:

由上表可以看出,清初顺治年间到康熙十年之前,除了经济开发较早的鄂北岗地区的襄阳府的光化、宜城两县外,经济一直相对发达的湖北中心腹地,如江汉平原地区和鄂东低山丘陵区的德安府、武昌府、荆州府、荆门直隶州、黄州府、汉阳府以及所辖各县:随州、应山、孝感、江夏、枝江、松滋,当阳、黄梅、蕲州、大冶、孝感、汉阳也频发虎荒蛇害,虎狼遍山谷,虎夜入市入居民宅,食人食牲畜的记载屡见不鲜。几乎涉及湖北所有地区,如此严重的虎患灾害表明清代初期湖北地区受到战乱破坏的的程度和影响深重。

二、鄂西山区森林茂密

鄂西山区主要包括鄂西南、鄂西北地区,这里山峦起伏,地势崎岖,沟谷交错。鄂西南地区为土司地,在改土归流之前没有较大规模移民和开发,一直相对封闭,地旷人稀,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清同治时期施南府、宜昌府各县地方志的描述,各县森林富饶。鄂西北与川、陕交界,山大人稀,森林茂密。由陕西洛阳迄至到郧西,谓之南山老林。由陕西宁羌迄南而东,经四川境至湖北保康,谓之巴山老林。老林“周遭千余里,老树阴森,为太古时物。春夏常有积雪,山幽谷暗,入其中者蒙蔽不见天日”。《天下郡國利病书》卷70记载:“郧阳府地界雍、豫间,山箐茂密,僻边郡治”。高山上植被覆盖,环境良好。如东泰山,“上有泰山庙,松柏参差”;青峰,“一峰耸峙,青翠欲滴”;二郎冈,“山势岿然耸房”;明月山,“拥翠拖蓝,清光回澈”;五室山,“古木苍翠”;石门山,“怪石崔峨,古木青苍”;香耳山,“山深树老,菌蠢丛生”。

明清鼎革之际,湖北地区虎患与当时全國各地普遍的虎患情形一样,反映出我國山区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就整体情况而言,明清时期人类对山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超出了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虎患便是生态环境退化的后果之一。但历史上地区人口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暂时有所恢复,虎的生存空间扩大,同样可能导致虎患出现,这反映了人与虎的生存空间互为消长的关系。从江汉平原到广袤的西鄙山区,战乱造成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江汉平原,鄂东丘陵地区林木复茂,频发虎荒蛇害:而鄂西南、鄂西北山区森林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清代260多年统治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处于极端严寒的气候状况,而且还常常出现大旱、雨雹、狂风、霪雨等灾害性的天气。清代湖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开始的于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