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运用好“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运用好“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去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那种只注重“说文解字”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所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十分必要。为使学生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接收能力和审美能力,“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读书方法,将之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分角色读,可明确人物性格

以记叙为主的文言文中多出现人物对话,因而文章的主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揭示的。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明确人物性格,通过人物不同的性格去推敲其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遇此类文言文,我先是采用范读和学生散读,使学生熟悉课文,然后引导其圈点人物对话,据此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很能快地根据对话的语境、人物身份以及故事情节,抓住对话关键的语句,读出不同人物所表现出的感彩。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加强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如在讲授《扁鹊见蔡桓公》时,我找学生分角色朗读,使其反复演练蔡桓公与扁鹊的个性语言。“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活化了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而“无奈何也”则道出了神医的无奈。细细揣摩两个人的心态,他们的个性也就呼之欲出,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自然加深了。又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中人物的对白若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关键句子的感情,则各篇文章中的人物性格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从而对分析整篇文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听读课文,可用以理清脉络

听读,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或集中于所学内容,从而通过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理清文章脉络。文言文的听读难度当然大些,但是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一切智能储备为“听”服务。具体做法是:①教师范读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合上书本听读(可进行两遍)。②学生根据听读印象复述(可以引用五分之一以上的原文)。③打开书本,与复述内容对照后再复述一遍,关键句子要求用到原文。④根据听读结果整理文章脉络。

如按以上四步听读《狼》一文后,由学生按要求复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以刀劈狼首”等关键句整理出来后,文章的情节为“遇狼—杀狼”就不讲自明了。把听读方法运用于《口技》一课,把口技人所模拟的几个画面通过有感染力的范读传递给学生,一家四口由睡至醒,又由醒入睡后突然醒来救火的情形很容易通过有声信息变成无声活动的画面,学生为口技人高超的技艺而惊叹就不足为奇了。再如讲授《活板》,在听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活板印刷的步骤,几遍下来,文中的说明顺序就迎刃而解了。这些都是学生听读后理清文章脉络的结果。

这种听读方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同时也在有效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说话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能力,学生听、说、读的素质都会大大提高。

三、圈点默读,可用来理解疑难词句

初中文言文中有许多自读课文,其中的部分课文中有些词句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指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这类文章。在不出声、不动唇等默读要求下圈点难懂词句,并结合书下注释、自读提示或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圈点默读,还可以应用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涉及历史知识较多的文章,如《出师表》和《陈涉世家》等,一来可省去大部分用于朗读的时间,二来可使学生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在学生默读的过程中,突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关系。圈点默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的好习惯。

四、对比诵读,可用于揣摩作者用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课文正是围绕“忧”、“乐”二字来抒怀的。此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比诵读,体会作者着意刻画的洞庭湖截然不同之景与寓含之情。“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宠辱偕忘……”这样的描述寓情于景,无论悲喜,都是“以物”、“以已”感慨,这才是作者的用意。对比诵读,恰使学生站在这一角度看待问题。另外,《黄生借书说》中袁枚所忆起少年好读与通籍后的厌读形成对比,要使学生在对比诵读中细品“随园主人”惜时劝学的良苦用心。

五、熟读成诵,可用于体会意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点也不假。初中课文所录的文言文绝大部分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从学生心理角度观察,熟读成诵,可以说是使记忆由识记到保持,并且能较长时间再现与重现的方法之一。《论语六则》、《孟子二章》、《马说》等文章篇幅较短,语意明了,有很强的韵律感,让学生熟读成诵,其理自明。类似《爱莲说》、《陋室铭》等寓含深远人生哲理的篇目,采用此法,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地“反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的收获在不断诵读中被发掘出来,使学生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文言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从疏通文意到推究文理,最后实现对意境的体会,“读”只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类。“发之于口,出之于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表达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提高。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以上五种读书指导法应用于文言文教学中,也是为适应素质教育所做的一点探索,但愿学生能知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