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敏于思?勤于积?善于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敏于思?勤于积?善于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用一生去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想成功上好一堂课,“用心”是关键。教师要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敏于思考,让备课如影随行;勤于积累,让教学蓄势待发;善于挖掘,让技术彰显文化。

关键词:教学有心人 思考 积累 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02-02

某教师用“跟团游―自由行―个人探秘”来命名教学环节中的“新课讲授―自主探究―自由创作”,使严肃的教学过程变成了轻松的学习之旅;某教师以“孙悟空大战二神”神话故事作为情境讲述Flash补间动画的制作,使课堂学习像制作动画片一样引人入胜;某教师用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小型局域网的简要组建过程,使技术操作变得深入浅出。教师常常惊叹于优质课里某一环节之巧妙,某一素材之精彩,某一内容之精辟,某一方法之新颖,某一技术之高效,更是在对这些奇思妙想钦佩不已的同时,对自己总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感到懊恼。教师只有做到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敏于思考,让备课如影随行;勤于积累,善于挖掘,才能使课堂充满精彩。

1 敏于思考,让备课如影随行

1.1 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职业敏感无处不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到“用一生去备课”,笔者认为这是教师职业敏感的一种体现。职业敏感反映的是,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具备觉察这项工作方面或周边的获得性意识和思维,可以说是对该工作的直接灵感来自任何不同的环境,这种敏感是工作人员在长期所在的环境下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的显现。信息技术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应对所属学段的信息技术教材有系统性的把握,更要将重要知识点牢记在脑海里,了悟于心,这样无论何时何地,对一切事物,都会细心地回味和深思,从中敏锐地发现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内涵,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心灵为之一颤”,脑海里就能闪现出与教学有关的灵感。例如,笔者在查看自己的淘宝电子对账单时,想到可以以淘宝的电子对账单,作为讲述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的例子,结果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突发奇想”,笔者认为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敏感的表现。

1.2 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教学反思事无巨细

在课堂里,任何与教学预案不一致的情况,教师都应该反思。大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到一个任务的时间安排,一个提问,一句评价。如果简单地评价“你的回答正确”或“你的回答不正确”效果平淡无奇,但如果具体地说“你对这个知识掌握得很扎实,理解得也很透彻”或“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很独特”,更能起到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在不断的领悟中获得创新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臻于“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来皆成章”的境界。

2 勤于积累,让教学蓄势待发

2.1 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

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水平和教研素养的积累。第一,要注意多读书,多看专家的理论文章;第二,多搜索、浏览同行的论文、帖子及其评论,从中吸取理论营养,寻找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灵感,不要只是追寻技术类书籍或文章;第三,还要找找多学科理论专著、理论文章。对于理论专著或文章,教师不单要读与本学科相关的新理论,有时间还要注意看看其他学科,说不定其他学科或其他领域的方法和模式,可以嫁接到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来。笔者比较喜欢通过《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和成果,如近期从中学习了“翻转课堂”和“泛在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笔者还比较喜欢浏览名师,如“苍山子”(王爱胜教师)的博客来汲取教学营养,“半成品教学法”就是从王老师的博客中学习来的。

其次,应该务实,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素材和资料,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这里所指的“小”就是指教育教学中的每一节课、每一次辅导、每一个活动,甚至每个具体的环节或细节,教师都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要把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以及产生的灵感火花等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教研素材和资料自然会越来越丰富。

2.2 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

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很多教师备课时都能基于教材而又创新教材,也都十分重视技术类教学素材的积累,会制作或搜集一些技术教程,如“PowerPoint动画演示教程”等,但对于除了技术以外的素材甚少有积累的意识,以至于备课时再去搜集,就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素材。笔者认为,教师“闲时要烧香”,这样就不用“急时抱佛脚”了,因此除了技术教程外,教师还可以在平时对以下四个方面的素材进行积累。

2.2.1 与技术发展或文化有关的素材

笔者经常关注大型综合网站的科技频道的一些专题报道,如近期网易的科技频道的《盘点互联网史上的“第一次”》,这些专题教师可以及时下载下来,在讲授《探究因特网的奥秘》一节时,就可以向学生拓展这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就不会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2.2.2 与学生作品制作有关的素材

在学生制作作品时,教师总鼓励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和素材,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网速及学生上网容易开小差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学生搜集素材效率不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的理念,搜集并积累一些主题素材。例如,笔者希望学生能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关注社会和拓展视野,就围绕“民俗文化”、“美好东莞”、“关注社会”、“IT多面睇”、“百科全说”等主题搜集和下载了相关的图文信息,并利用图文系统形成素材专题网站供学生使用,还搜集了制作作品时要用到的一些装饰图片和模板等装饰素材供学生使用。

2.2.3 与教学范例有关的素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范例及情境创设上都应尽可能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素材。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获取与处理》这一章内容的兴趣,笔者以“设计个性化QQ登录Banner”为主题开展教学,同时在近一年来坚持每天保存QQ登录窗口的Banner图片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3 善于挖掘,让技术彰显文化

(1)善于挖掘技术本身的文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外在表现上,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文化;内在意义上,要使信息技术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如健康良好的使用习惯、网络道德和法规的意识、“登录”的需求、“搜索”的需求、“下载”的需求等。应用者面对具体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在信息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总是能够选择最佳的途径去获得这些方法,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作品制作中的规划意识和程序设计中的逐步求精的思想,都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平时的行为意识。

(2)从社会生活与实践、学习生活中,从校园文化、当地文化、中华文化中,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三个方面来挖掘信息技术文化主题。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绘画获奖作品《石排镇的桃花源―鲤鱼洲》和电子期刊获奖作品《沉积鲤鱼洲》就是取材于石排本土文化。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以上是朱永新教授在《我理想的教师》一书中的话,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哪怕每天只做一点点事情,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你就会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一定会成功!

(东莞石排中学,广东 东莞 506123)

参考文献:

[1]胡永跃.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21).

[2]黄振余.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3]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