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歌意象的重塑与现代诗歌的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歌意象的重塑与现代诗歌的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意象是中国诗歌之首创,但中国现代诗歌的崛起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诗歌意象的意义和发展脉络,正因为中西结合的现代方式,使现代诗歌崛起并逐渐发展起来。

关键词:意象;现代诗歌;重建

中西文化都有“意象”一词,并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归纳起来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审美范畴。即为表象之意,可以理解为象征。朱光潜根据这个概念的希腊文本义,翻译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显然,作家、艺术家追求的已不是普通的观念意象,而是它的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正如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一样。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艺术的许多流派也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他们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特别是在“五四”新诗创作的初期,为了反对诗的概念化和抽象化,著名学者胡适就指出意象强化的意见。意在创造一种“鲜明扑人的影像”。他指出“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在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他所说的“影像”即为“意象”的意思。其中“意象”的意思,一是指诗的具体写法产生的审美效果。二是诗歌本体的形象所具有的隐藏性。具有独立象征的价值,超出了一般形象化所传达的效果。

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象征派的产生才真正自觉地将诗的意象观念与西方的象征诗学范畴联系起来。

20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对新诗意象的探索,更加自觉地将法国象征派与意象诗运动的“意象”结合起来,使之进入现代诗学的美学范畴,并赋予这个范畴以新的内涵。戴望舒指出,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用巧妙的笔触描绘出来。这就包含了创造意象以表达情绪的内涵,但没有明确意象的范畴。将美国意象派诗介绍到中国并以自己的实践躬行倡导中国意象派诗的是施蛰存。他先是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了一组意象抒情诗,接着又译介了美国意象派女诗人陶立德尔、史考德、罗慧儿等三人的作品。施蛰存的创作和译介激起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热潮。中国诗歌明确了“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融进了现代诗学。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现代诗歌的自身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很强的理性思考时代。

戴望舒译注的法国新俄诗人高力里的论著时说,据他们的意见,意象应该算是一切真正的诗的基础,而诗人的意象老是从自然界和农民的生活中借来的。而徐迟则更多地关注了美国庞德等诗人的介绍和城市生活中的意象构造,并努力实践。从而促进了三十年代现代派城市诗的崛起。

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的译介和探索研究,一些诗人和理论家在建设诗歌意象的新诗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给意象创造问题以新的诠释的是李健吾,他的价值在于他对意象创造的贡献。他对诗歌意象的幽深、含蓄与晦涩的追求,企望从意象的联结,完成诗的“使命”。以“意象”为新诗创造的“首务”是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所追求的一种诗意境界。他们所表现的是人生微妙的刹那。运用许多意象,去唤起一个完美的想象世界,这些诗人将意象创造的途径、意象内涵与象征的关系融合起来,

用自己的艺术创造使意象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正是这些诗人的实践,确定了象征意象的创造在新诗现代主义脉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新诗”派的诗人,强化了他们象征意象重新构建的自觉意识,把“现实、象征、玄学”结合起来,使诗歌意象的象征性质和审美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践了一种新的意象的创建原则。这种原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意象创造的间接性原则

追求“诗之艺术特质”,强调意境创造、意象形成等因素在诗歌创作中的价值意义,在感觉传达的“暗示性”与“间接性”的“感性革命”的链条上,确定了意象和比喻的“特殊构造法则”。

二、意象创造的一致性原则

所谓的一致性即指象征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融合为一。无论是托物抒情,主观突出的意象,或是间接抒情客观暗示的意象,都应该是一种诗歌“内在精神的感应与融合”。意象与意义不可分离。

三、意象创造的沉潜性原则

追求意象的创造中,潜在意识的内在心灵活动起很大作用。戴望舒就认为,诗是一个人在梦中泄露自己的潜意识,是隐秘的灵魂。在诗歌创作中自觉地将潜意识引入到意象的创造中,使意象创造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四、意象创造的雕塑性原则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冯至提出了现代诗意象创造的雕塑性问题。冯至《十四行集》的出版,为这一原则在中国新诗中的实践建立了探索性的范式。这显示了“从浪漫蒂克到克腊西克,从音乐到雕塑,从流动到凝练的转变,这像是自然气候般的变化”。冯至认为真正的诗“应该是由浮动的音乐走向凝定的建筑”。这种原则的追求昭示了新诗现代性趋势的一个重要侧面——“从痛苦的不平衡走向平衡,正是从感情走向智慧”。

正是在“五四”启蒙运动的文化开放的大潮中,西方象征派、现代派诗随着新诗的诞生一起传入中国。同时在中国便开始了一个现代诗民族化的再造过程。而诗歌意象的重塑也在现代诗的蓬勃发展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田朝绪.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3(4).

[2]何清.庞德的意象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白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