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地方文献采访的若干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地方文献采访的若干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地方文献采访围绕“事件发生的故事”主线进行,必须理清主线中似是而非的关系问题。它们是:地方文献的概念;文献载体多样性及其关系;当代文献出版发行市场与图书馆文献收集政策的关系:当今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关系;物存与文存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献收藏的关系;区域性出版机构的出版物与地方文献的关系。

[关键词]地方文献;采访;运作规范

[作者简介]黄祖彬,广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16-08

关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与应用,各省市、县图书馆都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一代接一代图书馆员工的长期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各馆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由于对地方文献及相关的一些问题,没有清晰的界线,使工作人员在似是似非中判断文献取舍。经过了若干代以后,人们才发现问题的存在,成为难以弥补的历史困惑。

为了减少史料遗憾,本文认为图书馆在搜集地方文献时,明晰下面几大关系十分重要:(一)地方文献的概念;(二)文献载体多样性及其关系;(三)当代文献出版发行市场与图书馆文献收集政策的关系;(四)当今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关系;(五)档案与图书馆的关系;(六)物存与文存的关系;(七)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关系;(八)区域性出版机构的出版物与地方文献的关系。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

涉及地域的风土人物,社会发展,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历史、地理、人口及其思维变迁的一切遗留下来的当时状态的文字、图画及其他表述符号。 根据林天蔚的研究,地方文献至少涉及如下范围:(1)以地区为研究中心,对地方史事、人物、掌故,论及当地的贡献;(2)以重视地方的特点为主,重视古今的图片(风貌)历史沿革(变迁),当地人的著作;(3)古迹、古物(与文物交叉),气候变迁、经济发展(转型),物价变动、工业、商业及其贸易的情况与时代的变化关系;(4)本地人物,详述其事;(5)风景名胜的文字和照片;(6)图表:如人口、寿命、国民收入、赋税,教育统计表、婚姻(包括结婚年龄、离婚率)统计表、关卡表,宗族分布图、军事要塞图、战争图、气温变迁、物价升降图等等。

地方文献搜集围绕地域所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和某种信仰范围展开。但人类活动并非仅限地域内的流动,人类文明的域外传人,优秀技艺的外传并改变一地方的文化,人的迁徙跨洋过海,文化文明也随之而来或随之而出的事实已突破了地域范围。对照这些交流过程,再观察我们的认识,发现许多不足并必须理清的地方。

(一)准地方籍人物

准地方籍人物指入驻无论是由上峰派遣来的还是由事业的发展扩大来到地域服务与管理的外地籍人物。其特点是从籍贯上说系非本地域人,从事业上又是服务或创业于本地域的人,故称准地方籍人物,以此与本地籍相对应。人类发展史中交流及影响现象很普遍,而且往往影响一方的大手笔。图书馆对这些人物所作的界定,考虑的因素是这些人物所留下的事件故事记录载体。内容围绕于每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力,推动事件的孕育产生、历程、结果。

(二)避免问题

以事件的故事为中心,避免追随人物迁徙的动态性质而使文献内容多枝叶性,将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思路引入迷宫,重心建设被撕裂的问题存在。

二、文献载体多样性及其关系

(一)搜集问题

如今通过正式出版的论述和记载局域性事件的文献,已不仅仅是本地出版机构而且全国各地出版机构都可以出版发行,这种情况给图书馆搜集文献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馆员树立心系地方文化,一心一意谋划地方文献的丰富与努力工作的观念;第二,关注地方研究有关的作者和研究单位。他们或多或少地在各种媒体先前由较少表现,到中表现,最后到较大影响力的表现,这一量变的过程,是我们搜集文献线索的有效途径。虽有个别现象意外,大多数的文献产生过程是有规律的;第三,利用计算机条件,建设研究专家数据库,从作者、书名、主题等途径可搜集到作者,发表的文章、著作及其研究成果;从人际网络中或单位关系网络中也可以掌握有关区域内发生与研究成果有关的信息。

(二)非正式出版物的搜集问题

非正式出版物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图书馆往往从文献加工、保管、开发的难度大和效果小的问题出发,虽列入重点搜集范围,但积极性不高,普遍搁入非重点工作范围。要认识这个问题,有必要对这部分文献进行分析。

1.成熟书本。虽未经过正式的出版单位出版,但其编著人员下了工夫并作了很大努力。这些著作未能列入出版的原因很多:(1)因涉及面小(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家族、一个事件、一个不知名的人物等等),故事影响不大;(2)受时代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发表进入时间非适宜阶段;(3)资金方面的困惑,无法筹措到足够的出版经费;(4)内部出版物,或修改稿、征求意见稿,表示该文献的编辑过程是很认真的,可能在资料的核对或全面收集程度方面略有不足,或者个人观点不多,需很多人共同认可,说明在一些事件上面存在不同看法,最后不能统稿的问题。

2.个人文集。集结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成果,总结一个人的研究和思想轨迹。这种情况大多数系研究成果本人或后辈或朋友、单位为纪念某人而作。

3.族谱(家谱)。中国人素有修史以启后人,修碟以昭族孙的传统。谱碟修撰水准不一,多与修碟发起人和撰稿人的文化和社会活动有关。也因上述因素的关系,作品的结果有通过正式出版的,有内部印刷发行的,有仅停留在修改阶段,有定稿但未能出版的情况。谱碟修撰过程是十分认真的,一些事迹都经过认真核对,或出自家族和本人提供之资料,从资料的角度是可信的。但不可否认一些资料有夸大或遗漏现象,由于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未能全面核实的现象。当朝前后不远的资料,较有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作“自传”过程,资料可靠性强。回溯往朝,必经过前谱的照录,可能出现误传部分,有的为了增加本族的辉煌度,历史上一些被公认的名人故事纳入在编,故事本身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

4.小册子。除正式出版物确定其为界定对象,多少页以下称为小册子的概念之外,满足小册子标准的文献,数量和内容都十分庞大且形式非常多,如下级对上级奏折批文,项目报告,申请批准事项;民间关系:契约、合同、借贷;传统文化:祭典、庆典,戏剧脚本,等等;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地区或民族文化品牌的树立。对此,本文认为,以事件故事为中心,根据它所发生、发展、改变地域或单位、人物形象,树立起一面旗帜的努力过程,就是本区域社

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改善的过程。

5.单页文献。以书画、摄影作品为例,由于收集、加工保管使用上的困难以及与博物馆任务交叉问题,图书馆将其列入重点收藏不多,仅在所设的专业(题)阅览室(研究室)有所重视。原因:一是管理困难;二是信息单一;三是加工、开发烦琐;四是目前在图书馆界对此文献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不作为采访人员强调之责任。图书馆界对文献的收藏、整理、开发(服务),存在部分误区,认为文献页码与其信息量是同步的,页数多,信息量大,反之亦然。其实不然,就以一幅优秀画作为例,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不亚于一部篇幅庞大的图书。以页码论存废的收藏观念,是不科学的、认识是肤浅的,或未读懂文献的价值。

6.民间抄本。在文字印刷水平欠发达的环境下,作品的扩散流传基本上靠手抄。人们为了学得更多的知识,记录更多的东西,手抄形式,在民间普遍采用。如今印刷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大发展,用手抄方式保存知识的情况少了,但也并未绝迹,特别在民间一些传统保存知识的方法里面,手抄方式仍然在使用。中国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历经几百、上千年而不绝,而且还有所发展,如流传并为民间的祭祀必须的壮族麽文化、师公戏等,过去由于在认识上存在问题,故淹没在文化整理之外。如今流传和保存的一些经用本均为手抄本,凭一些感兴趣的个人行为,做有限收集工作,而且一个人在未介入经行情况下,这些作品(知识)是不可能外传,故个人行为的作用十分有限。图书馆对手抄本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人成名之后,主动捐献图书馆,或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有限地获得一些名人的手稿。因手稿本和手抄本的价值标准欠缺,未列入图书馆的收藏制度,以致运作常态缺失,大多数图书馆都采取顺其自然,不专事于此项研究和收集的做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方面文献,都是一些民间研究人士或政府研究机构和团体组织经过努力,形成正式印刷品,或印刷品初稿、修订稿等,最后才到图书馆藏,我们仅仅做这些研究人员的保管仓库而已。

(三)非纸质出版物

非纸质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计算机存储和只读资源、音像等非纸质载体的记录语言、图画等声、视频等资料。

1.电子出版物修改了文献先作用于人的眼睛后作用于大脑,再到人心的过程,向眼、耳、手等声频、视频、可视、行为手控、图文音频并举方向发展。出版物陈述的内容通过影像、形象、言行、心理历程及其影响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的背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文化内涵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人的面前。它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效率与效果,同时吸引了许多阅读者加入,阅读环境呈现极为繁荣的局面。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互联网读者在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2008年为44.9%;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达10.7亿人。据《北京晚报》,2007年12月报道,经常收看电视的有81.46%,4岁以上观众有12.05亿,95.05%的人经常或几乎每天都看电视。

非纸质出版物的发展,除了娱乐、故事、知识性的作品外,已经深入到地方文献,挖掘或保存地域社会发展中动态变化事件过程,已变得更加优势于纸质出版物。大家知道,一个事件的发生,是由初级的积存能量到中级的能量爆发,结果的影响力等三个阶段组成。事物的量质变化,是经过一系列过程表现出来的,经过作家的笔墨是可以描绘事件经过的部分现象,并震撼读者心灵。然而它的最大缺陷是解决了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读者,却无法普及到无文化的人群中去。电子出版物,凭着音、视频展示真实地点、场景和一系列过程,毫无遗漏地演释行为,非常饱满地将故事显示在人的面前,走人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观者的价值判断结论千种万种。它最大特点是普及化,读者不受年龄、民族、文化、语言(只要是能听、看、读懂部分国语)或可以不懂国语,都能从画面上的一系列表述,判断出真善美,假丑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知识的补给,获得眼光视线的延长,获得心灵飞跃,把人的个体与社会人的群体融合在一起。

非纸质出版物的出现,来势过于迅猛,人们来不及对之更多的思考,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动感、真实、深入内心世界的冲击时,如何将它同纸质文献一样留给后世,图书馆界仍然存在认识问题。到目前为止,特别是省、市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将非纸质文献纳入重点收藏、重点研究、重点保存,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未见任何媒体报道。综上所述,图书馆对此的敏感性不足,对策研究滞后,执行政策跟不上形势变化,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2.网络文献。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献应运而生。它以极大的信息量、极快的速度、极方便的方式、极宽的信息域,不受语言、种(宗)族、文化、政治制度的限制,无障碍、平等、无歧视地共享环境,对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经济共赢(济),都具有突出的贡献。

图书馆如何重视并卓有成效地管理使用地方文献网络版本,应成为我们首要探讨的内容:一是地方文献经不起遗失的痛苦。假若我们不及时发现和收藏网络文献,有随时即逝的可能。缺少一份有价值的文献,对研究或还原历史真面目,就会缺少说服力和根据,有多大的遗憾,大家是清楚的。二是图书馆对网络文献和服务研究缺乏深度,帮助读者的能力存在缺陷。

3.影像摄录工具的进步及其在推动地方文献搜集中的作用。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历来比较重视现成的出版物,采访处于被动“收物”的位置上,很少把精力放在主动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问题。图书馆要改变文献不足,被动与主动必须受到重视。我们应该积极地探讨使用影像摄录工具,在保留人类文化遗产,保存实时发生的静态和动态影像。它丰富的内容和载体形式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我们应该优先并加强研究探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最合理的财力,组成最得力的机构与高度责任感的团队,把这项事业做实做活做大,为区域文化发展,贡献更多的文献资料。

三、当代文献出版发行市场与图书馆文献收集政策的关系

目前中国的文献出版发行朝集约型、多产业发展型和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改革,并已经基本到位。图书馆界的文献搜集必须随之改变,敦促当地政府修改已使用几十年的文献出版单位给图书馆呈缴样本的政策文件,同时增加问责制度,加强政府政策文件的执行力度,促进文献捐藏工作全面施行。

(一)信息

出版发行信息向网络,主动向客户推荐推送订书目录,并附丰富的内容介绍,清晰地再现图书报刊及其他出版载体的内容,给地方文献信息收集提供了方便。

(二)广泛宣传

地方文献出版信息因出版体制改革使图书馆获取信息出现了困难。出版机构在力促经济效益

的最大化时,作者相应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如协议出版形式。出版社在完成协议交割之后,不再关心出版物信息和发行事宜。因此,我们应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让全体公民都知道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和优越性。如广泛进行宣传,利用网络媒体和在不同场合展示图书馆的工作以及作者捐藏受褒扬与重视的状况,动员更多的人认识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搜集出版信息方面,还可以请出版单位、新闻出版局协助,与各有关高校、国家或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时刻关注研究人员的成长与研究课题及进展情况并建立研究人员数据库。

四、当今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关系

无论是过去时代还是当今反映时代特征的文献,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历史文献也曾有今天,今天的文献同样随时间流逝而成为历史。我们对两者的重视不可偏废,但在搜集过程中,运作力度是不相同的。

(一)从内容上看

历史文献已经过了无数代的风尘洗礼,大量的历史事件都已有明晰的结论,在没有新的证据和比前述的辩证更具说服力的情况下,重复论证和重复陈述,意义不大;大量的未解之迷,在挖掘大量的新证据,突破性研究资料,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和方向。对文献必须进行辩证,不能仅仅以资料的旧版本和新版为区别。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同样发生在今天的故事,A作者给予高度评价。B作者却否定了A的评价。对这种情况,地方文献的收藏同样存在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兼收并蓄,良莠不计,留给历史说话;有的则认为必须进行鉴别,剔除不健康、不利于主流话语的文献,也就是说带着政治观点,过滤文献。到目前为止,关于两种观点,人们的争论没有结束。但从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看,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不应有文化、肤色、制度的歧视。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助推了图书馆固守旧的治馆观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至于观点的多样性,对一个问题有千万种结论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在收集文献时,一切不加辨别是非地照收,是会走向误区的,如对古籍文献内容的鉴别观和对现代文献的不分观点观。那些胡编乱造,重复他人观点,制旧与旧的东西,应视为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科学研究认为此类文献是累赘,浪费资源。

(二)从出版载体上看

如古籍,除了内容外还应从其版本贡献上看。许多文献就因版本,它的历史贡献就不一般。今天文献载体丰富多彩,但许多出版物就因其载体出现了太多的伪版本,这些作品没有给社会留下有益的知识。

五、档案与图书馆的关系

档案和图书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它们共同承载历史事实的重任。档案主要以资料性和存档性资料为主,但也有部分成书的材料。公开程度不同,档案一般是不公开的,仅供查阅,以保存为主。而图书馆则与之相反,鼓励更多人阅读。图书馆以图书为主,非印刷文献为辅(如手稿、家谱油印、打印本等)。档案馆收存以单位、团体、政府机关、官员、城建、民建等的运行和活动过程材料为主,图书馆正好相反。图书馆在搜集地方文献时,如何对档案中的历史事件和地方资料的交叉部分有所则重。如广西图书馆在建设东盟文献专题阅览室时,从第一届东盟博览会的筹备过程,成功开会,会后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欲一一收集,建立一个自始至发展丰满的资料中心,充分地展示于大众面前。其资料的生产和信息,不存在保密问题,可以支撑本阅览室的专业信息。现藏人档案馆,从整个社会的文献贮藏和使用角度来看,资料的全面程度不会减弱。只是普通读者无法方便地看到该会的运作过程,从另一角度讲,一般读者欲全面了解博览会的筹备过程,是极少数。故该部分资料藏于档案馆是合理的。

六、物存与文存的关系

能反映历史有实物和图书文献。博物馆侧重物的挖掘收藏,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化产品,如书法、画画作品、古籍善本,生活用品和艺术一体的陶瓷、工艺品、雕刻;作为公共艺术作品有雕塑、壁画(岩画)等。目的是揭示地域内人类发展的轨迹。以物质信息、功能信息、与其他物联信息、记录性信息,承载丰富的显性、感性、隐性知识内涵,使人们从物的感性认识获取知识。图书馆以现存字、画、文字说明于纸上,使读者从中获取理性知识。至于材料的生产史,生产过程的物件,不在其收藏之列。但也有交叉部分,如古籍版本,它既是实物资料,又是文字记载历史之内容,两馆均可收之,其目的与作用有较大差异。

七、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地方文献收藏的关系

近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了保护力度,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流传于民间的民俗民风创造发明,过去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使其随时间和社会变迁及人间代替,一些文化遗产在传承中难以避免地消亡。如民间祭典、庆典活动和思想交流形式的山歌,伴随着完成这些活动的原始资料,如广西的古壮语手抄本、异字版印本、麽经和山歌脚本、地方戏剧、师公戏脚本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十分丰富,应该成为我们今后保护的努力方向。

八、区域性出版机构出版物与地方文献的关系

每个地域都有不少出版机构。这些出版机构产品内容,有描述地方风物,也有非地方性资料的。图书馆界对这部分文献作为地方文献收藏,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非描述地方内容的文献,不应成为地方文献的组成部分,它近似于地方籍作者完成非地方内容的研究。本文认为,地方出版物,与上述的本地籍人士在外地取得研究成果的非地方内容有区别。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地方出版界的出版产品水准,出版内容覆盖全国,说明一个时期出版文化的发展状况。至于内容的非地方性,不影响出版水平的现实。出版水平包括编辑内容层次、作品选题及其影响力、经济和社会的效益、产品装帧、编辑结构、美术设计、文化品位等等。这些表现仅与管理专业有关而非地方内容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明地方出版物必须是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收藏的内容,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八、结语

对地方文献概念要深刻理解,认识地方文献搜集之中心内容和任务以及影响文献采访之观念、方法方式,辅之政策、现代化工具,促进该工作遵循民族文化保护规律来运行。弥补地方文献搜集过程中内容中心不明确、运作形式被动单一局面的不足。希望这项工作朝着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围绕域内事件孕育、发生、发展、结果的内容和借助科技手段,朝着多种载体并蓄的文献搜集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天蔚.地方文献之新观念与新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

[2]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观众最爱《新闻联播》[N].北京晚报,2007―12―20.

[3]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方允璋.“地方文献概念”辨析[J].图书馆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