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雀巢全球高级副总裁狄可为:把最好的技术投到中国中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心提示:狄可为瞄准中国中部地区,看中的是这里广袤的农田,以及得中独厚的区域优势,这里将成为雀巢未来3至5年增长的动力源。
“我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这是狄可为(Roland Decorvet)出席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一次高峰论坛上的开场白。
他能进行简单的中文对话,并感慨道:“我的家乡瑞士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郑州已有5300年的历史。”
记者见到他的那一天,狄可为留着络腮胡子,打着金黄色领带,让人联想起“黑土地上成熟的金灿灿的稻谷”。
从26岁在雀巢当一名中国区的销售员起步,现在他的身份是雀巢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雀巢将在中国中部建全球最大的糖果厂,我将把这辈子见过最好的技术投到这里来。”狄可为说。
“收购之王”
时光回到2011年,当狄可为接过雀巢中国帅印时,他的前任鲍尔为他提前铺路。
这一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雀巢中国多位高层来到广东省东莞市。这里有雀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当鲍尔隆重向东莞政府高层推荐狄可为时,对方笑称:“可为”在中国字典里是很厉害的意思,希望狄可为先生上任大中华区董事长之后,大有可为。随即,雀巢方面宣布增资5亿元在东莞增设一条咖啡生产线。
雀巢中国迎来“狄可为时代”。此前,狄可为先后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的多个重要岗位工作长达12年,深谙中国文化。
“东莞会谈”后仅3个月,雀巢再次启动新的扩产计划,计划投资3.2亿扩建美极鲜味汁生产线,产能将增加300%至4万吨。
2011年9月,狄可为“北伐”,来到哈尔滨。他希望在哈尔滨北部一个比较靠近奶源地的县(市)投资建厂。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这将是雀巢在中国的第4家乳品厂。
在雀巢“北伐”的起点东莞,这一年年底,由狄可为亲自操刀的雀巢公司控股徐福记国际集团一事,也同样引起食品界轰动。
履新未满一年,狄可为成了“收购之王”:成功收购银鹭60%股权,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
和记者交流时,狄可为延续他的一贯风格,讲得最多的词汇仍然是“扩产”。
深耕中部
如今,中国是雀巢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拥有31家工厂、2家研发中心和5万名员工。
在论坛上,狄可为作为全球唯一企业代表发言,他称,“这是雀巢的荣幸!也是我的荣幸!”
“我要来!吗不来?”论坛期间,当被问及为何要来中部时,他用普通语脱口而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他认为,中部地区的农户生产能力很强,希望能运用先进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朝价值链的高端发展,生产精加工产品。“我们会尽可能投资,帮助生产高端农产品。有信心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中获益。”
据介绍,雀巢旗下的徐福记食品已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设厂。狄可为透露,在驻马店市扩建的新工厂,将采用最新的生产工艺,预计3—4年后,徐福记驻马店工厂将成为世界零食糖果类最大的生产企业。同时,雀巢中国每年还将有1—2家新厂开工,预计今年中国地区销售可达450亿元。
2007年10月,BVI徐福记控股公司在驻马店市遂平县投资兴建河南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揭开“中部掘金”的大幕。
“这里将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说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技术。”他饶有兴趣地称。
雀巢早在1908年就已进入中国,它就一直是沿着海岸线布局发展,为何100年后开始深耕中部地区呢?
狄可为称有四方面的考虑:一是中部地区有3亿多人口,超过了美国,这意味着有3亿多张嘴巴要去喂;二是中部地区过去几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三是农业基础非常好,对食品企业来说,原材料供应非常重要;四是中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现在,雀巢正在改变历史,中国的中部时代来临了!”狄可为张开双手,言之凿凿。
品牌“控制欲”
在狄可为掌舵的两年间,雀巢已表现出强劲的品牌“控制欲”,即在哪里生根,就要把整个产业的枝蔓延伸到哪里。
狄可为介绍,以河南为例,这里是雀巢的原材料基地,现在更是不可或缺。“再过几个月,大家就能看到我们的现代化农业布局,将包括冬瓜、鸡蛋、小麦、糖、花生等,雀巢一定要从农户的标准化开始,所以厂在这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也会在这里。”
在中国,雀巢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使用“雀巢”品牌,另外三分之二的业务,使用的是其旗下的中国品牌。
狄可为说,雀巢一直希望能够在业务中融入更多的东方文化和中国元素,因为雀巢需要来自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这些精神与雀巢对于质量追求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好结合。
“这种模式在中国非常成功。我们希望不仅能够实现雀巢品牌的发展,也能够让中国本土的品牌得到发展。”狄可为自信地说:“我在中国生产10余年,真没想到会有花生牛奶这样的产品。所以说,还是中国本土的企业更理解中国的消费者。”
被员工称为“中国通”的狄可为已为自己拟定了新目标:未来3—5年,雀巢在中国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成为雀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目前,雀巢大中华区业务仅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2.5%。毫无疑问,狄可为和雀巢中国都需要“快跑”。(支点杂志201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