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石化伊拉克进退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石化伊拉克进退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油气领域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令中石化伊拉克陷入政府关系危机。是误入陷阱?还是无意失手?

完成中国企业在油气领域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的中石化,尚未来得及享受喜悦,就又陷入了这起收购带来的麻烦之中。

8月,中石化72.40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股权交割。未及两个月,伊拉克中央政府就表示,要剥夺中石化参与伊拉克战后油气服务合同大招标的权利――惹怒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是Addax在伊拉克北部、半自治地区库尔德拥有的部分资产。

10月13日的一则消息,似乎再度表明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态度――伊拉克石油部承诺将伊拉克第四大油田祖拜尔(Zubair)的开发权授予意大利埃尼石油集团(Eni),但前提是埃尼必须抛开原先的竞标伙伴中石化,单独投标。

这个消息显然让中石化十分不安。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周玉琦在10月15日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反复强调中石化对参与伊拉克中央政府招标的浓厚兴趣。“我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周玉琦说。

目前,中石化正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寻求与伊拉克石油部和有关方面“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以澄清原委,获得对方的理解。

这是一场危机公关,中石化是在与时间赛跑。根据伊拉克石油部的计划,第二轮招标将于今年年底展开,而第一轮招标中流标的若干项目,也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逐一落实。

冒险另辟蹊径

由于中石化与Addax在尼日利亚有过共事经历,知根知底,收购的达成出奇地顺畅,一共只用了半年时间。

根据公开的信息,中石化今年2月获悉Addax股权转让的信息。4月下旬,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献良率领项目组,远赴伦敦进行全面尽职调查。两个月之后,双方以52.80加元/股的价格签署了收购协议。8月6日,国家发改委核准。8月14日,双方完成股权交割。

瑞士Addax石油公司在西非和中东拥有优质资产。这笔收购可谓中石化的荣耀――72.4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创下中国油气领域迄今为止海外资产收购新记录。

一切太过顺利。直到10月19日,路透社的一则报道引述伊拉克石油部合同及授权负责人Abudul-Mahdy al-Ameedi的话称,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在等候中石化对收购Addax公司一事作出解释”。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偏差?据《财经》记者了解,中石化至迟在9月16日就正式致函伊拉克石油部,澄清中石化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收购Addax公司,因此,后者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资产是通过收购而并入中石化的。中石化还说,Addax公司在库尔德地区只有一块“很小的资产”。

中石化所言确属实情。尽管此前不少外国媒体猜测,中石化意在通过Addax在库尔德的资产进入伊拉克,但是,Addax的核心资产位于西非的尼日利亚和加蓬,而非伊拉克。根据Addax公司2009年二季度财报数据,公司平均原油产量为14.3万桶/日,其中尼日利亚区块产量占72.2%,库尔德区块产量只占8.3%。

到了10月中旬,中石化没有收到来自伊拉克石油部的正式回函,但已经能够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伊拉克石油部态度温和,就不会要求埃尼抛开财团伙伴中石化,单独承下祖拜尔油田的开发服务合同。

“按说中石化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啊。”国内另一家石油公司一位长期负责海外项目的高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感叹说。

伊拉克石油部长Hussein Shahristani曾明确宣布,库尔德地方政府在2007年2月后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石油合同均属非法,擅自与库尔德地区政府签署合同的外国石油公司,都将丧失参与伊拉克石油部组织的竞标的机会。

伊拉克中央政府将这条规定视为原则性问题,甚至连西方石油巨头们,都不得不抵制库尔德地区机会的诱惑,纷纷撤出该地区。

目前在当地进行勘探开采的多为规模较小的独立石油公司。不少掮客也曾向国内其他石油公司兜售过库尔德地区的油气项目,但是各家公司都担心政治不确定因素,未予认真考虑。

一位曾参与Addax收购案前期咨询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石化在决定要不要收购Addax的时候,也考虑过库尔德地区资产的敏感性。“但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赌一把,认为外交层面可以解决,伊拉克中央政府会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位咨询人士说。

这位专家进一步分析说,中石化在做收购决策时,会咨询很多利益主体,包括Addax的股东和管理层、投行、咨询公司、本国外交部和伊拉克的中央、地方政府,“也许某一方或几方给了中石化比较积极的信号,或者也许因为中石化在沟通时没有找对要害。”

此外,伊拉克五六月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或许向中石化传递了含糊的信号。今年5月,伊拉克石油部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正式批准库尔德地区的石油出口权,这意味着此前出口受限的库尔德地区产油,可以通过伊拉克的国家石油管道,出口至土耳其在地中海的伊汉港口。

6月1日,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和库尔德地区政府首长巴尔扎尼共同出席了开启油阀的典礼,这被外界解读为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区政府,在控制伊拉克北部石油财富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如果这种“和解”是真实的,通过收购Addax先期进入伊拉克库尔德区的中石化,很可能被证明是另辟蹊径,捷足先登。

《财经》记者注意到,伊拉克石油部今年6月30日拿出招标的六处油田,有两处也存在争议――库尔德地区政府认为,基尔库克油田和巴伊哈桑油田处于库区和巴格达之间,因此,库尔德地区也有份,如中央政府单方面与外资签约,库尔德地区将概不承认。

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中石油在重点标的筛选中首先排除了基尔库克油田和巴伊哈桑油田。但是,中石化恰恰参与了这两个油田的竞标――中石化、康菲石油和中海油组成的联合财团竞标巴伊哈桑油田合同;中石化、壳牌和中石油三家组成的联合财团竞标基尔库克油田合同项目。

如果这不是巧合,那么中石化一定是看到了库尔德地区及周边地区“挑战与机会并存”的现状――一旦得到伊拉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认可,所冒风险和煎熬将会换来高额回报。

的确,对于同一件事情,也可以做出不同方向的解读。譬如在库尔德地区拥有资产的中石化想要参与中央政府的竞标,表面上看两边都有所违规,但在中石化看来,也可以被视为两边都“做贡献”,令伊拉克中央和库尔德区地方都受益。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石化的游说眼下难以奏效。因为不仅伊拉克国内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利益辩论,中石化的竞争对手们――尤其是那些在第一轮招标中空手而归的国际石油公司――的眼睛,也在盯着伊拉克石油部的一举一动。

“西瓜”“芝麻”之辩

在得知伊拉克石油部很可能“动真格”之后,中石化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一位副院长就指出,宁愿考虑出售Addax在伊拉克的油气项目,也不能让它影响中石化在伊拉克的长远发展。

但是,在一些“务实派”看来,孰是“芝麻”,孰是“西瓜”,现在还很难讲。一家国际能源咨询机构的一位分析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建议中石化“干脆放弃伊拉克第二轮招标”,因为“同第一轮招标一样,新一轮招标的标的仍为服务合同,且桶油报酬微薄,风险极大”。

无论是这位不便具名的分析师,还是德勤负责全球油气业务的合伙人Adi Karev,都指出,英国BP之所以愿意在鲁迈拉合资项目中,将占股比例从最初议定的50%降到38%,就是因为充分认识到其中巨大的商业风险。

“(在第一轮招标中)中石油竞下鲁迈拉之后,惊讶地发现后面那七个项目都没人接,都流标了。现在看来,伊拉克并非盛宴,在那里挣钱并不容易――达到预定产量报酬微薄,达不到基础产量还会有惩罚。”这位分析师说。

另一家国际咨询机构的北京负责人则对《财经》记者介绍说,不同的桶油报酬,往往与不同的项目经济模型相对应。在鲁迈拉项目中,伊拉克石油部将桶油报酬从3.99美元砍至2美元,这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的进度和开发方案都要调整”――中石油服务队伍的低成本,及其快速调动能力一下子成了项目赚钱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项目上,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年达到基础产量,整个现金流都会改善很多,就能在投标服务费的时候有灵活的余地。”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的形势可能并非中石油预期那么乐观。伊拉克政府出于保护本国工作的考虑,在劳工输入方面严加限制,而如果中石油不能发挥优势、迅速集结国内最强的物探、钻井、录井等服务队伍赶赴伊拉克,项目的盈利性就要打个大问号。

此外,虽然伊拉克开采成本很低,但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和国际制裁,伊拉克的石油设备破坏、老化严重,很多基础设施还成为国内游击武装和地方群众的破坏目标。是修缮还是重建?这不仅涉及成本,也涉及拖延的时间。

如果中石化参与竞标,也将面临类似的问题。伊拉克政府已明确表态,第二轮招标不会在合同模式和桶油报酬上做出任何实质性妥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与伊拉克石油部的招标项目相比,中石化从Addax处继承来的库尔德资产虽然规模小,但是进展顺利,且为产品分成合同,可以直接获得原油分成,放弃着实可惜。

“中石化其实也可以把精力放在西非地区,继续在那里下功夫,那也比铤而走险一定要进入伊拉克好。何况如果从国家战略考虑,已经有中石油进去了。”上述不便具名的分析师说。

进与退

从种种信号看,中石化目前还是舍不得参与第二轮竞标的机会。

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周玉琦在10月15日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伊拉克第一轮招标我们参与了,第二轮招标的名单里也有我们。目前中石化仍在积极开展第二轮投标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石化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的。”

毕竟,在中国油企的决策者们看来,衡量“划算不划算”,不能看短期得失。中石油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高层曾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从战略上考虑,即使是现在低利润甚至亏本进入也是必需的,只有先站住脚才有望获取更多的石油权益。我们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楚,那就是一定要打一个楔子进去。”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意图不容忽视――且不论是产品分成合同还是服务合同,只有你亲身参与了,才有可能对资源的支配拥有话语权,才有可能了解到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譬如开采成本究竟有多高,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如果只甘于做国际原油贸易的购买方,中国就无法得到这些重要信息,始终被排斥在核心圈子之外。

此外,中国石油公司往往都是集团化的,一旦勘探开发公司拿到项目,就可以逐渐将物探、钻井、录井、管道建设等服务队伍带进去。“伊拉克战后百废待兴,是个很大的市场。要知道,中东很多国家的石油资源是不开放的。伊拉克如果不是战后重建,急需外资提升产量,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中石化也存在类似的考虑。实际上,在开拓海外上游业务方面,中石化的压力更加紧迫。身为亚洲产量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的油气储备只有中石油的五分之一,目前用于提炼燃油的石油约有75%都必须从其他公司购买。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在今年9月21日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坦言,中石化“上游资源不足,增储上产难度越来越大,今后公司原油自给率将继续下降”,因此公司“迫切需要扩大上游资源基础”。

中石化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李良则,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财经》记者,考虑到中石化在国内的油气区块条件较差,因此要在上游取得突破,只能去海外收购。

据他介绍,中石化有个大胆的规划――海外权益油产量在“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亿吨。而据公开资料,2008年中国海外权益油总产量只有4000多万吨,其中,中石油贡献3000多万吨,中石化贡献901万吨。

要在七年的时间里让海外权益油产量增加10倍,这不是“保守”路线可以实现的,意味着中石化必须不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

眼下,中石化在国内的最大的竞争者中石油,也报名参加了伊拉克第二轮招标,但中石油的当务之急是消化艾哈代布和鲁迈拉这两个项目,这使得中石化的中标几率有所增加。

国际能源咨询机构的一位专家认为,如果中石化不愿错过第二轮招标的机会,就必须妥当、及时地解决Addax的敏感资产问题。一种选择,是与伊拉克中央政府协商,主动承担相应的惩罚和赔偿。如果上述举动仍未能让伊拉克中央政府满意,则不得不以现金出售,或与其他石油公司进行资产交换的方式,迅速剥离Addax在库区的资产,避开争议。

无论选择何种途径,中石化剩下的时间都并不多,只有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