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的性质决定了它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授人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适应时展的有用之材。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在有丰富的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语文教材上;体现在自由平等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学要充分、合理地使用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以及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使学生真正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性;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何谓人文?我国早就有“人文”这个概念,但那时它主要是与“天文”相对,指的是诗教礼教。《易经·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人的文才,指文章、礼仪。后人用来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政治制度、思想观念、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活习俗等。

我们可以从一些语文优秀教师身上看到人文的光彩: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改革实验,以学生为本,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讲究教文育人的整体性,开拓课外语文天地;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改革实验,“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其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改革实验,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强化个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所有这些,证明了一点,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必须围绕人的发展来实施改革,作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教学尤其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文化、美感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人文”包含“人”和“文”,前者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后者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由于作为人文的第一方面的“人”的理念是更重要、更基本的方面。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有尊严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像人那样说话,像人那样思考问题。人文教育和写作教育都是指向培养人引导人的。”所以,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以及承载这些信息和理念的人文学科。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体现的意义

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之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爱国题材的课文:如《詹天佑》一文记叙了清朝末年,詹天佑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干线”,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藐视。全文围绕着“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总起句去展开叙述。另外通过古诗文教学,也会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我国基础教育所开设的诸多课程中,语文最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个性和神韵。语文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要通过语文课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程,热爱民族文化。学生喜欢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有了基本的体现。

2.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人的关怀,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核心。教育就是育人,把“自然人”培养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而人的发展,第一要素是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谓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不是用口号和大道理要求学生,训导他们都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人生的辉煌和巨大成功。而是在阅读、写作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下面我将从教师、教材、教学三个方面来谈人文性的落实途径:

1.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文性的真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强调语文人文性,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务必立足与课文本身。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充满人生的积淀、人世的阅历和人间的沧桑,处处放射着人文的光彩。

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当引领学生感受悲沧世事,感受浓浓亲情;教《南京大屠杀》要激发民族的荣辱感和点燃学生强烈的爱国情;《陈太丘与友期》启迪学生要讲诚信,《谈骨气》教育学生做人要有骨气。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正面的人物形象,给学生提供了做人的直接标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性

如果说教材所提供的人文精神、人文因素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种子的话,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则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土壤。

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热情培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教师要尽其可能地在学习、思想、身体和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深厚的感情。平等意味着“不搞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其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人文性的内容又是多维的,会在不同的大脑里产生不同的反映,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强调个性解读,尊重学生作为主体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激发创新能力。在具体要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因材施教,启发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最后,情感教育的加强。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教师与学生之见进行交流的艺术。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中,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心灵接触。所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语文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真心换取真心,用激情唤起激情,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才能才能更有效。

(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