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降服“小霸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降服“小霸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贝慢镜头一:

“这是我的,你们都走开!”多多妈老远就听到了儿子的“吼叫”声。不用说,一定是儿子又霸着什么好玩的东西,自己“独享”呢!如果儿子只是霸着自己的东西也就算了,最近他有些变本加厉了,在小区里玩的时候,会把小朋友的玩具抢过来自己玩,还推开玩具的主人。妈妈对此非常头疼,好说歹说,儿子好像都没啥改进。

宝贝慢镜头二:

童童刚上幼儿园1周,脸上就被小朋友给挠破了。看着可爱的小脸上一道血印子,童童奶奶心疼极了,于是跟童童说,“你傻啊,他挠你的时候,你不会还手啊!你就使劲儿打他呀!”童童妈妈觉得这样教育宝贝很不妥当,可看着宝贝受伤的小脸,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宝贝慢镜头三:

小栋今年3岁半,刚刚上小班1个多月,妈妈就被老师叫去谈了好几次话。原因都差不多,不是小栋拉了小姑娘的辫子,就是把小朋友推倒磕伤。妈妈每次都好话说尽,跟老师保证,跟对方家长道歉,回到家还要做小栋的思想工作,简直有点焦头烂额了。可是,小栋依然我行我素,状况不断,搞得时间长了,班上的很多小朋友都躲着他,好像他是个“小霸王”。

上述案例中所描述的宝宝的“霸道”行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宝贝,个个都是小霸王。”现在的宝贝确实相对来说表现得更为“有主见”,但他们的这些“霸道”行径细看却不尽相同。说到宝贝“霸道”,我们总是喜欢用“独生子女的诟病”这个帽子来诠释宝贝们的“霸道”。其实不然,独生子女本身并不是导致宝贝霸道的直接原因,关键还是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

“霸气”成因细细数

由于宝贝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霸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霸道心理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宝贝霸道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教养方式上放纵的结果。

有的妈妈说,“我家宝宝一旦耍起倔脾气来,谁也受不了。他要怎样就怎样,我们都不敢惹他。谁要说说他,他就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滚。有时候我们怕他闹得太厉害,把喉咙喊坏了,要生病的,所以就由着他去了。”

正是这样“由着他去了”的心态和教育方式,使得宝贝的“霸气”越演越烈,一步步升级,直到无法收拾。先是在家里“霸”,之后到外面去也“霸”,成为“小霸王”。

因人而异降“霸气”

宝贝霸道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的方法也要根据宝贝的具体情况加以辨别和实施。

“唯我独尊型”

这类“小霸王”在家中一贯备受宠爱,养成了“凡事都要听我的”这种习惯,一旦有一天父母没有完全满足他的要求,就开始撒泼耍赖,给家长脸色看,甚至在公共场所,让家长下不来台。对这种“小霸王”最好采用以下方式:

1. 转移其注意力。

宝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宝贝的“霸道”行为。譬如,宝贝在商场里玩得正起劲,妈妈急着要回家,他就是不想走。如果妈妈直接说“我们回家吧”,那很有可能更激起宝贝的抵触情绪。如果妈妈换个方式,用宝贝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如“我们去坐小汽车吧”,那宝贝可能就会愉快地答应了。有时候,跟宝贝稍微迂回一下,不要那么直接,可能就会避免宝贝“霸道”行为的出现。

2.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认同宝贝的感受,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原则。

譬如,晚餐时候,宝贝发现没有自己爱吃的鱼,表示没有鱼就不吃饭。妈妈可以表示理解,“我知道你很喜欢吃鱼”,但同时要标明自己的立场,“但是,人不能光吃鱼,样样东西都要吃营养才全面。”同时,给予宝贝一定的鼓励,“我相信,没有鱼你也可以把饭吃得很好。”如果因为宝贝要吃鱼,就重新去做给他吃,那样就会助长他“小霸王”的行为。

3. 可以采用暂时回避、冷处理的方法。

有些宝贝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等宝贝情绪平静了以后再和他进一步地沟通。千万不要在宝贝情绪很激烈的时候,与其对抗,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利于于良好亲子关系的确立。

“暴力闯祸型”

这类“小霸王”在小朋友群体中,经常招惹同伴,轻则挑衅惹事,重则拳脚相加,搞得父母经常因为他闯的祸而向其他家长赔礼道歉,而且这类宝贝经常给人感觉是屡教不改,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类“小霸王”最好区别对待:

1.如果打人只是一种试探和情绪反应

有时候宝贝打人,是怀着一种玩的心理去验证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有时候宝贝带有很强烈的情绪因素,遇到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时,打人成为了宝贝表达挫败感或者遭受打击后的复杂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避免攻击他人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

阻止宝贝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想一下,宝贝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还是当他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是当他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表现为爱打人?充分考虑这些情况之后,在带宝贝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观察这些情况,将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2. 如果打人是过度还击后的强化行为

正如案例二中所描述的那样,有些家长在自己的宝贝被小伙伴“欺负”了之后,生怕宝贝以后再吃亏,所以就教宝贝打起了“自卫反击战”。久而久之,自己的宝贝反而养成了“重拳出击”的坏习惯。

对于小朋友间的“肢体冲突”,家长不要过度反应

一旦打人事件发生了,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有过分强烈的反应,不要大喊大叫,不要训斥打人的宝贝,或者训斥自己的宝贝不会还手。以暴制暴,对打人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变相鼓励。家长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宝贝表明了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

国外关于“欺负人”的说法

对那些在体力或情感上较自己弱小的人表示敌意或进攻性的行为,就是欺负人。其结果会导致受害者痛苦和忧愁。国外将欺负人的行为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

1. 肉体上的欺负:主要表现有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等。

2. 语言上的欺负:常常与肉体上的欺负同时出现。包括骂人、散布谣言、嘲弄等。

3. 情感上的欺负:将受欺负的宝贝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等。

4. 种族歧视:如种族蔑视、漫画侮辱、模仿受害者的文化传统、做一些挑衅性的姿势等。5. 性欺负。

孩子遭到欺负,多数情况下,家长不必介入孩子之间的纷争,但如果这种事情持续发生,父母应向老师反映,请老师解决。

如果孩子在外面欺负了别人,父母也应保持冷静。问明原由,教育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应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不得使用进攻性的言辞或行为。当发现孩子有所改善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明白,你虽然很爱他,但不喜欢他欺负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