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礼器碑》临习技法(连载·2)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礼器碑》临习技法(连载·2)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一期我们着重介绍了《礼器碑》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让同学们对《礼器碑》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期我们将简单梳理一下汉碑隶书的总体风格类型,通过横向比较,可以让我们对《礼器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秦代至西汉是隶书发展的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隶书逐渐取代了篆书成为官方文字。东汉是隶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隶书可以分为墨迹隶书和石刻隶书两种,石刻隶书又可进一步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两种,我们主要讲解和学习的是最为常见的东汉碑刻隶书。

东汉碑刻至今存世的有100多种,这些碑大都集中在山东,曲阜的孔庙里存有大量东汉碑刻,被世人奉为汉代隶书极则。这些隶书艺术影响深远,并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是由书写因素、刀刻因素、石质因素综合形成的。清代人朱彝尊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我们就以这种分类方法各举一例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礼器碑》的风格特点,并明白为何初学隶书从《礼器碑》入手更为适合。

方整一类我们选择《礼器碑》,流丽一类我们选择《曹全碑》,奇古一类我们选择《张迁碑》。在上一期我们已经非常详细地讲述了《礼器碑》,本期我们再来简单认识一下《曹全碑》和《张迁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行,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曹全碑》字迹清晰,以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其用笔特征是很明显的以圆笔为主,逆入平出,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厉,笔势稳健,婉丽绰约,艳而不俗,意气灵和,开汉碑隶书流丽清雅一路(图1)。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内。汉中平三年(186)二月刻,明初出土。碑高2.92 米,宽1.07米。碑阳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碑阴共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共323字。《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以方笔为主,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笔法凝练。书风端正古朴,质朴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字法、章法也可见灵秀之气,沉着厚重,古妙异常,历来被认为是汉碑隶书中的上品(图2)。

简单介绍完以圆笔为主、书风流美灵动的《曹全碑》和以方笔为主、书风古厚雄强的《张迁碑》,再加上我们上一期学习过的用笔方圆兼备、书风典雅端庄的《礼器碑》,我们从这三种不同风格的汉碑隶书中各挑出相同的一个字,然后从笔法、字法两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我们挑选的字是汉碑中常用到的“君”字。

从例字中我们便可直观地看出来,三个字的风格依次为流美古拙劲健。从线条上看,第一个字圆笔起收,所有线条都有微微的弧度,显得干净圆润,有柔美流动之感;第二个字方笔起收,直来直去,线条粗重朴拙,似能感觉到行笔过程的迟涩夯实;第三个字的线条起笔有方有圆,有弧度但无流动之感,纤细而又弹性十足、不失厚重,整体感觉似在前两个字之间。从字法上看,第一个字因线条间律动方向一致,整体字法也显得均衡稳定,比例协调,整个字突出一个“秀”字;第二个字下面“口”部缩小,藏入“尹”部之内,长撇末端变弯弧为钩状,抵住下边,为“口”部撑出了一个合适的空间,整个字因线条的变形和各部分比例的变化,而显得奇趣盎然,突出了一个“拙”字;第三个字线条变化比前两个字丰富,整体而言,细劲而无奇巧,遒美而又稳建,在整体和谐、自然清新中,突出一个“劲”字。

以上的比较,并非是要分出三种汉碑的优劣高低,因为汉碑本就是百花齐放、一碑一奇。我们只是想通过上面简单的比较,来充分认识在众多的汉碑中,《礼器碑》的风格不是单一的,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具有兼容性的,是多层次的。因此我们本期的结论就是:从《礼器碑》入手学习汉碑隶书,学习者可以掌握到更为多样的线条形态,更为多变的字法基础,体会到更为丰富的隶书信息,因此对以后的学习就会留下更多的可塑性和创造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