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产品畅游大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产品畅游大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安乐镇脚踏实地,从小做起,通过小产品,开拓大市场,带动了一个个村庄的经济发展,圆了一方百姓的致富梦。

“无论产品有多大,有市场就是好产品。”

安乐镇镇长张大伟告诉记者:“小产品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市场需求量大。洛阳市巨大的市场,对安乐镇的小产品发展非常有利。目前,安乐镇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村村有精品的格局,成为洛阳市场上小产品的一大供应基地。”

豆芽市场的“主力军”

8月12日下午,天气炎热,安乐镇董庄村一栋漂亮的二层楼房前,村民周志军一家人正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下乘凉。

“我们家做豆芽生意已经有十四五年了,现在一天卖400多斤的豆芽,旺季时一天能卖七八百斤。”

安乐镇宣传办主任李孝军告诉记者:“董庄村地下两三米内就是隋唐遗址城,为了保护遗址,董庄村已经被划为拆迁村,不能盖楼,道路不能整修,村里的外在面貌无法改善。整个董庄村发展异常艰难,但现在董庄村已经成为洛阳市豆芽市场上的‘主力军’。”

村民周志军告诉记者:“我们村有50户农户做豆芽生意,一天一家至少卖出300斤豆芽,一个村一天为洛阳市供应1.5万斤豆芽,现在,洛阳市场上的豆芽多数都是我们村生产的。”

“一斤绿豆4元钱,能生绿豆芽9斤左右,销到超市平均价格0.65元一斤,去年,一斤绿豆芽纯利润0.1元多。”

村民徐景义的豆芽作坊里,一只大水缸,豆芽挤满了缸沿,像要溢出来似的。水,溅在记者的手上,异常的凉,女主人笑道:“我们用的是地下水,比自来水清凉。”

“我们晚上10点清洗豆芽,11点睡,早上3点起床,把豆芽装车,早上拉出去卖。很忙,就这一摊事就把人忙死了。不过也值了,我的大女儿现在在河南工程学院读大二,小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靠种豆芽至少孩子上学费用就不愁了。”

临走的时候,经过周志军家的门口,女主人笑着指指村里的二层楼房:“不靠卖豆芽,这一座座楼房咋堆起来的?”一句朴实的话,让在场的村民都笑起来。

董庄村村委主任徐跃利指着村里一排排的楼房说:“村民住的都是两层楼房,因为面临拆迁,不允许再建房,村里保持整洁就行了。”

他告诉记者:“洛阳市场上豆芽多数是我们村供应的,由于是拆迁村,上面没有扶持资金,也不能上项目,董庄村村民不等不靠、自谋发展,依靠种豆芽走出了一条道路。”

杜鹃花开牡丹城

洛阳牡丹甲天下。唐人刘禹锡用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反映牡丹的天姿国色。今天,在牡丹花城一隅――安乐镇狮子桥村,却有另一种花正在日益繁盛,欲在牡丹城中争得一席之地。

2008年8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狮子桥村杜鹃培育基地。

进入杜鹃大棚,一位园艺工人指着大片的杜鹃介绍道:“培育杜鹃花,要用专用土,只有当年落的松针下面的土才行。我们这里的花土都是从东北买来的,酸性土、透气、保温,是栽培杜鹃的最佳土壤。”

“我们有8个大棚,占地20多亩,一个大棚三四千株杜鹃。去年,卖出去2万多株,均价40~50元一株,还有1万多株继续培育。杜鹃栽培的时间长,冠径大,价格也就高。”狮子桥村村委主任、杜鹃培育基地的负责人王春龙的儿媳史晶晶给记者介绍了狮子桥村杜鹃培育基地的现状。

“王春龙最初种杜鹃的时候,他一家人都不支持,村里人也不支持。投入太大,赔了咋办?卖不出去咋办?我们穷惯了不知道咋富。”狮子桥村村民王麦冬对王春龙最初建杜鹃培育基地的情形还记忆犹新。

“王春龙经营有一个铝合金厂,效益一直很好,他那时要建杜鹃培育基地村里人都想不通。最初是和村里人合伙做的,投入了80万元,半路他的合伙人都撤资了。王春龙说‘我是富了,但我的村还很穷,我们村也没啥优势,我先干,干好了带村里富’。”

于是,王春龙投资110万建起了杜鹃大棚。如今,狮子村的杜鹃花还种出了特色――单株多色。

“我们这个大棚里现在有五六个工人,忙的时候要十几个人,一天15元钱,不过这活很简单,平时松松土、浇浇水,还能照看家里,也不受气。我们都五六十岁了别的活也干不了。”狮子村村民、大棚里的园艺工人刘敏芝告诉记者。

“因为,目前还欠缺专业的技术员,我们的花虽然已经发展成单株多色但是档次还不够高,到郑州市场上打不开销路,现在主要销往洛阳市。以后,市场打开了,我们会把杜鹃种到那边去,我们的规划是建成120亩、80个大棚的杜鹃,那个时候一个村的人都可以在大棚里工作了。”史晶晶手指着前面的一片空地对记者说道,“那是一定的,以后一定会扩大规模”。

安乐镇宣传办主任李孝军告诉记者:“狮子桥村因为没有其他明显的优势,种植杜鹃不仅符合狮子桥的特点,也符合洛阳市作为花城的市场需求。未来,狮子桥村会让杜鹃成为自己的品牌,占领河南周边地区的杜鹃批发市场。”

葡萄种出致富梦

离开狮子桥村,记者踏上了平坦整洁的村间公路――郑狮路,前往郑村。

经过一片绿油油的田地,记者进入郑村的一片葡萄园,园内目力所及的是望不到边的葡萄架,还有散落在葡萄架间的一串串葡萄,几位村民正在葡萄架下休息。

村民王木锁告诉记者:“我们全村有400亩葡萄园,这一片有40亩,我自己5口人,一口人半亩,也就是2.5亩葡萄园。”

“一串葡萄重四到五斤是常见的,偶尔会有一串大的六七斤。今年,葡萄卖得差不多了。今天早上,一位安徽过来的个体户把葡萄购走了一批;今天下午卖了最后一批,明天就罢园了。”

“好的年份,能收4000斤左右的葡萄,比种粮食一年多收入四五千元。”

从村民王进军那里记者了解到,郑村早有产水果的历史,这片葡萄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后来,因为种苹果的人太多,苹果价钱降得很快,改成了葡萄园。”

王进军告诉记者:“葡萄最怕阴雨天,天晴的时候,葡萄长得好,颜色好。我家有六七亩葡萄园,一亩地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

“我们村里种的是吐鲁番的马葡萄,除了我们村,洛阳没有种马葡萄的,现在洛阳市场上的马葡萄都是我们郑村产的。”

“我们村葡萄园地面不是很广,要是像偃师一样能成立个协会一类的我们就不愁销路了。我们平民百姓不懂电脑,也没人领头……”

安乐镇党委书记李安民告诉记者:“安乐镇,独特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安乐的发展必须走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安乐镇是靠近洛阳市的郊区乡镇,我们有洛阳市这样一个大市场,安乐的一村一品,村村有精品计划既满足了洛阳的市场需求,也推动了安乐镇自身的发展。”

小产品是千万条致富路中的一条捷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少不了小产品。只要瞄准了市场,抓住了商机,任何一个人、一个村庄,都可以通过经营小产品圆致富梦。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安乐镇脚踏实地,从小做起,通过小产品,开拓大市场,带动了一个个村庄的经济发展,圆了一方百姓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