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击溃了绝症的女指挥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小瑛,我国第一位女指挥家,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曾获文化部优秀指挥一等奖、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俄中友谊勋章等奖项。如今,已经80高龄的她作为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站在指挥台上依然是那样激情澎湃、光彩照人!
可是,又有谁能想到,郑小瑛早在13年前就患上了直肠癌,当时,医生曾断言她活不过5年!
郑小瑛从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抛弃自己心爱的事业。1996年,由她一手创办的“爱乐女”室内乐团因为种种原因无奈解散时,厦门市向郑小瑛发出了邀请,请她南下厦门创建一个民办的职业交响乐团。她欣然答应了,却遭到了老伴刘恩禹的反对。刘恩禹怎么也说服不了郑小瑛放弃南下厦门“创业”的念头,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如果你真的要去,那就先去医院体检一下吧。”那段时间,郑小瑛的饭量明显减少,整个人也比以前消瘦了很多。
11月初的一天,郑小瑛一个人去北京朝阳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你得了直肠癌!”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将郑小瑛打入了深渊。回到家,郑小瑛把诊断结果告诉了老伴,刘恩禹有些支撑不住了。见老伴如此震惊、如此伤心,郑小瑛反倒安慰起他来:“没什么,人都有这么一天的,要来的迟早都会来的,但我一定要把手头的事办完……”
当天下午和第二天,郑小瑛仍然按事先计划好的工作日程,分别给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开了两场音乐讲座。一周以后,郑小瑛住进了医院。她本不想告诉远在美国的女儿,但手术前一天,她还是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听说妈妈得了直肠癌,女儿郑苏在电话那端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女儿的哭声,把郑小瑛的心彻底搅乱了。直到此刻,她才知道自己原本也是脆弱的,才明白自己的心里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牵挂:音乐、亲人,她一样也放不下……
郑小瑛在医院接受了手术。两天后,女儿郑苏从美国赶回北京。女儿在医院陪了郑小瑛整整两个星期。三口之家的团圆梦想,竟是在病房里实现的,这让大半生都在走南闯北的郑小瑛分外感慨。
病床上,郑小瑛并没有停下厦门爱乐乐团的筹建工作,她一边审阅报考者的材料,一边听他们寄来的录音,对学员进行初选。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南赴厦门?郑小瑛心急如焚。
为了安慰郑小瑛,让她安心配合医生治疗,一向不陪妻子出行的刘恩禹只好再次“妥协”:“把病治好了,你想去哪儿,我都陪你去!”“此话当真?”郑小瑛的眼睛一亮。当医生说她出院后一个月,就可能重返指挥台时,她精神大振,立刻积极地开始术后的恢复锻炼。
1998年4月,郑小瑛终于出院了。5月,她飞赴异国指挥了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因为化疗,她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她戴着假发,站在指挥台上,就像是战士听到了冲锋号,激情顿时像火一样点燃了。
回国后,郑小瑛立即马不停蹄地去厦门,组织招聘演奏员的面试。老伴也不食言,陪妻南下。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厦门爱乐乐团正式成立了,郑小瑛出任了该团的艺术总监。
1998年9月,一个国际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这天,厦门爱乐乐团举行了他们建团以来的首次正式演出。前来与会的国务委员吴仪女士来到演出现场,她还与郑小瑛共进了晚餐。
厦门的交响乐听众从无到有,在只有200多万人口的厦门岛上,每周一场的“周末经典交响音乐会”的买票听众,竟能达到平均每场200多位!
时光飞逝如电,转眼间,郑小瑛来厦门已经11年了。有爱人支撑,有音乐的相伴,有朝气蓬勃的爱乐乐团相守,郑小瑛不仅健康状态良好,还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率领厦门爱乐乐团为自己的故乡――闽西永定土楼上演了一曲震荡灵魂的寻根音乐《土楼回响》。这部获得了音乐界最高奖――“金钟奖”的交响乐,是郑小瑛专门请作曲家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土楼量身定做的,它让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为郑小瑛这名杰出的客家女感到自豪。
(小南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