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析《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析《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被剥夺了自由与人性,甚至母爱的权利。本文从性别和种族视角出发,围绕寻找自我这一主题,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的三位女性代表人物的身份、性格及行为方式的全面分析,展示出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寻找自我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苦,但只要她们坚持抗争,就一定能找到平等与自我。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黑人女性;宠儿;寻找自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26-01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作家。莫里森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深处,展现了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痛苦、挣扎和扭曲的心理状态。1987年《宠儿》的发表震撼了美国文学界,并被视为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

《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美国内战末期,黑人女奴塞丝独自带着孩子逃离奴隶庄园,奴隶主知道后赶来追捕,为了不让孩子回到恶梦般的庄园,塞丝亲手杀死了两岁的女儿宠儿,十八年后,宠儿一肉身返回人间向母亲报复和索偿。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并不是在控诉,而是在陈述黑奴的处境。《宠儿》也被看作是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黑人女性主义不仅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种族和性别等问题,同时也涉及作品中的阶级和历史文化。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充分意识到黑人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的各种不平等与压迫,她也不断强调黑人女性在精神上的个体解放和群体融合对于她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生存的必要性,并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宠儿》这部作品中。

一、圣贝比·萨格斯——寻找自我的斗士

《宠儿》中的,黑人女性大多被当做白人男性性泄欲的工具,她们没有自我的需求,更不会得到爱,完全被看作是一种生育工具,一类动物,这就解释了圣贝比·萨格斯的八个孩子有六个父亲。她失去了八个孩子,四个被逮走,四个被追捕,只剩下身边的黑尔,完全失去了一个普通女性做母亲的权力。身体虐待是一种侮辱,但是对一位母亲增加情感痛苦更具毁灭性。萨格斯虽然跟孩子们分开多年,但是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的习惯,从没停止过对他们的思念,甚至会想他们现在在哪或过得怎么样。

只有真正感受并理解自由后,萨格斯才竭尽全力帮助其他黑人获得身体上和精神层面的自由。她致力于把爱投入到建立一个健康的黑人社区。她强调自我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爱是无私的因而也更加崇高。她把这个黑人社区作为避难所和力量的源泉,黑人可以在这寻求安慰,互相支持。总之,萨格斯是一个能够接受和容忍奴役痛苦的象征,但是到最后还是会意识到他们的牺牲没有任何意义。

二、塞丝——一个勇敢的女战士

塞丝的命运无疑是悲剧的。梦魇一般的庄园早就了塞丝双重的性格,一方面,她坚决而果敢,对一切都无所畏惧,即使是在身临绝境之时,这就解释了她亲手杀死宠儿的举动。她的命运从从未改变,她不想再继续忍受,她也不想让女儿在“甜蜜之家”过着犹如地狱般的生活,因此为了避免女儿再在世上受罪,她杀死了亲爱的女儿。另一方面,同普通黑人女性一样,她能吃苦耐劳,富有博爱之心,女儿离世之后,她更加内疚与恐惧。伟大的母爱并没有换来宠儿的原谅与回报,相反更加助长了女儿的自私与冷漠,使得自己走向悲剧。

这位勇敢的的女战士在环境与命运的不公平之下是如此的坚强与无畏,然而终究没有摆脱命运的折磨,在自身性格使然下,当亲情与爱情来临时都没有正确面对,从而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悲剧。

三、丹芙——未来的象征

塞丝在出逃途中,在一位白人姑娘的帮助下在俄亥俄河水中生下了丹芙。生于水中,预示着她将来是追求自由的。

作为塞丝唯一拥有的孩子,丹芙从小就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恐惧感。塞丝极端的母爱也使得丹芙极度自卑与自闭,再加上与生俱来的黑女印记,更加让她孤独封闭。然而,宠儿的回归成就了丹芙的成长。丹芙对宠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也在这个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中得到了满足感以及自我的归属感。后来丹芙主动走进社区的举动更是让她重新认识了自我甚至是重获新生。面度对宠儿极度愧疚的母亲,她选择了包容与理解,并承担起拯救塞丝的责任。丹芙从一个封闭自卑的女孩成长为能够认识自我善待他人的女人,这个过程也使得她渴望摆脱奴隶生活,获得平等自由。因此,丹芙是未来黑人女性的象征。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对奴隶制度废除后黑人尤其是女性仍然受奴隶制统治进行阐述,也由此说明了黑人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不平等的奴隶制的伤痛总解脱出来。虽然故事内容简单,但同时也令人深省,激励着没有接受平等权利的人们寻找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南海出版公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