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余不多余,时间说了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余不多余,时间说了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皮特·亚当斯(Peter Adams)

上个月,一场名为《八十年代多余的底片》的摄影展览在北京龙影廊展出。这是一次十分特殊的展览,内容既非新锐之作,亦非经典回顾,而是一批之前从未正式展出过的记录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摄影人面貌及作品的照片。这些照片均拍摄于二十多年前,是解海龙、崔新华、贺延光、刘占坤、李建军、王文澜、徐勇、张左、郭广林等摄影家在自己尘封多年的底片中整理挖掘出来的时代记忆。他们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最平和的心态,记录自己最熟悉的人与事,极其贴近生活,不矫饰、不倨傲、不猎奇,用镜头真诚记录下了最真实的时代影像,更有有心人,还记录下了这些摄影人当时的青春年华。

“一切过去的都将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语)。当岁月流逝,怀旧的心开始复苏,于是就有了这次摄影展的诞生。但展览绝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已经逝去的日子。当谈到这次展览的意义时,老一辈摄影家们期待通过这个影展结识更多的年轻人,在与晚辈的相互交流中,让他们看到历史的场景,了解社会的进程。

在那个年代,以唯美为最高评判标准的沙龙摄影大肆流行,摄影人更专注于景深、光线、构图、色调等等,“甜美”似乎成为摄影的全部,也产生了一大批“只有外表没有内涵”的影像作品。上述摄影家虽也被时代大环境所影响,但他们绝没有被完全束缚,他们突破当时的“摄影艺术准则”,返璞归真,拿起相机记录当时最真实的生活,一幅幅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然而在当时,这样的作品始终是“非主流”的,得不到更多的认可,于是这些照片被埋没,被遗忘……策展人鲍昆谈到为何这次展览要被称为“多余的底片”时一语道明:“这些影像在当时被艺术之潮所不屑,甚至遮蔽,所以也可以称为是‘多余的底片’。但是,当历史洗去铅华,‘多余’却显示出‘必要’的价值,甚至是永恒的价值。”

其实,当下也有不少摄影人,不爱拍大好河山,不爱拍闲情逸致,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身边的生活,每天快门不停(幸亏是进入数码时代,拍摄成本降低了许多,真要是胶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事无巨细,拍了不少,他们有时也会抱憾自己没有赶上那些巨变的年代,拍的都是些生活琐事。可比较遗憾的是,有些摄影人更注重拍摄的形式,为了拍而拍,欠缺了情感的投入。看看《八十年代多余的底片》中的作品,有多少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引发观众深思和回味的又有哪张不是普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从这些作品中要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利用摄影去记录历史,记录社会发展,更应该看见前辈身上那颗真诚平和的心,那双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双眼,以及观察思考时展变化的大智慧。

展览的最后,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作为摄影家,我们的年轻时代更易将形象赋予影像文本的条件。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我们在用相机记录那些精彩历史的同时,我们的很多行为、足迹也被一一印在了同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重温过往—曾经的激情、快乐、困苦、成就、失败等一切的经历都成了历久弥新亲切的眷念。”摄影家们将所有的情感都凝聚于这一幅幅画面之上,这也注定了这些“有血有肉”的影像作品必将留传于世。

所以,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请记住,情深远比景深更重要,作品是不是多余全靠时间来慢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