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暖学困生,点亮中职英语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教育公平”理念引领下,解析了英语学困生情感,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破解学困生成因,提出用关爱和赏识感动学困生,用兴趣和潜能激励学困生,用成功和愉悦引领学困生,用家校合力温暖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情感;英语课堂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天赋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一,成长环境各异,必然存在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我们把那些在学习方面发展处于劣势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薄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以混毕业证为最终目的。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常以学英语“没有用”“学不会”为借口逃避,心智活动消极,让老师头疼而无奈,自己也自卑而消沉。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我们不该让学困生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里承受冷漠和绝望。英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找出“病灶”,对症下药,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真正体现“教育
公平”。
一、解析情感,破解英语“学困生”成因
1.自身因素,学习动力缺失
英语学困生之所以被边缘化,自身因素往往是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学习兴趣缺乏,不肯学。这类学生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折磨,课堂表现冷漠,一遇困难就半途而废,得过且过,让英语课堂变得沉闷、低落。二是学习方法缺失,不会学。这类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却由于方法不对头而往往事倍功半。如缺乏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语言死记硬背、听课效率低下等。三是英语基础薄弱,学不会。有些学生在英语口语和语言运用方面胆怯生疏,语言表达得支离破碎。学困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自暴自弃,课堂上心智活动消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品尝着失败的痛苦,渐渐累积成挫败感、自卑感,愈发导致了学习动机、行为和兴趣的偏差或缺失,进一步加重了学习困难。
2.家庭因素,教育行为偏差
学生行为往往折射着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行为偏差对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一是“溺爱型”家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不怕犯错,敢于大声说出来,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而家庭的过分溺爱常造成学生性格的退缩、逃避,怕苦怕累,受不了枯燥的学习生活,给“学困”埋下伏笔。二是“暴力型”家庭。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要么被没完没了的说教唠叨、讽刺挖苦折腾得破罐子破摔,要么被打骂责罚折磨得满心怨恨,无心学习。三是“放任型”家庭。这类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学生得过且过,学习敷衍了事,一句懒洋洋的“ I’m sorry”可以应付老师所有的提问。
3.学校因素,教育情感漠视
新课程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对象,而是要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更需要用情感去诠释这一理念。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反应相对滞后,很难赢得发言机会。课堂问答环节常被优秀生把持,学困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几乎被剥夺,只能被动地作壁上观,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养成了思维惰性,甚至养成等待抄答案的不良习惯。而来自同学间的歧视,更加重了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在进行“Group Work”等活动时往往会因为生怕被嘲笑而不愿参与。
4.社会因素,评价机制偏颇
现实的教育评价机制功利色彩还是比较浓厚的。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往往和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教师年度考核、评职称紧密相连。社会评价“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情况并不罕见。以这样的尺度片面地评价学生的优劣显然是不公平的。学困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被冠以差生的称呼。沉重的心理负担常导致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极端心理。越是被歧视冷落,越是反感厌学,越是学不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这些学困生内心烙下了深深的阴影,健康人格的形成受到很大影响,沦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二、寻求对策,激发英语“学困生”活力
1.用关爱和赏识感动学困生
真正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理解和赏识帮助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一旦缩短,必然会产生信任和依恋,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个性,正视差距,平等交流,帮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关爱会渐渐渗透到学困生冰冷的内心,让他们在愿意亲近老师的同时,情感迁移到英语学习上。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Make a Dialogue”这个环节。这时教师不可武断叫停发言,更不可讽刺呵斥,而应耐心倾听,适当点拨,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2.用兴趣和潜能激励学困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并使之转化成发乎内心的学习动机,在动机驱动下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掌握“学困症状”:什么话题让学生提不起劲来?什么语法项目最让学生感到棘手?然后,及时“对症下药。
如何使学困生乐意听(引起兴趣)并且听得懂(激发潜能)?一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教材可依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删减、更换内容。例如,烹饪专业可选择烹饪题材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可选择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等。面对学困生,教学起点要低,设置教学任务要切合实际,要侧重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二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确使用。网络上的一些英语学习视频,优美的英语文本,都可以引入中职英语课堂,让英语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引导学困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三是根据学困生实际差距,实施分层教学。
3.用成功和愉悦引领学困生
知识的形成来自于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当学困生通过积极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而成就感的累积会促使他们愿意付出进一步的努力,从而形成“成功效应”。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呢?一要营造积极而和谐的课堂氛围。英语教师要善于以趣引思、以趣导学,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二要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例如,“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实战兴趣;“合作式”教学让学困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团体互助下得到提高。三要设计感性而高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可以让学困生参与“Copy不走样”等英语小游戏,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被关注着,享受愉悦的情感体验。四是要构建真挚而多元的教学评价。中职英语课堂要构建以激励为主、诊断为辅的教学评价。教师要呵护学困生的每一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切忌用冷嘲和不屑扼杀兴趣。
4.用家校合力温暖学困生
学困生转化不是单独哪一方的事情,是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一旦学困生在学校有了进步,家庭教育也要趁热打铁,紧紧跟上。英语教师要主动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协商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对秉性不一的不同学困生进行有的放矢的个性化教学。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合力,让学困生在这种温暖的合力的推动下,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愉悦感,学困生的潜力才能得以发挥。
总之,所有的孩子都是生而平等的,学困生也有接受适合自己水平的教育权利。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多元性,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只有用关爱和尊重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英语课堂才会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绚烂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建肖.关注英语学困生,提高学习效能.中学英语之友,2011(4).
[2]孙启莲.关注英语学困生,用“生本”去转化.新课程,201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