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科发挥·卷之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科发挥·卷之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

1.胎疾。2.撮口证。3.噤风证。4.锁肚证。5.变蒸。

二、填空(共40分每空1分)

1.眉毛频蹙,则()以多啼,手如数物,( )风将发,面若涂朱,()火以炽。坐卧欲冷兮,烦()之攻,伸缩就暖兮,()之畏。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

2.至三岁以上,乃以一指按寸关尺三部,常以沉实( )为率,添则为( ),减则为( )。3.小儿脾胃,本自娇嫩,易于伤积。乳食伤( ),则为呕吐,乳食伤( ),则为泄泻,吐泻既久,则变( ),或为疳病。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痰火变作,则为( ),或成喉痹,痰火结滞,或成痛吊,或为喘嗽。

4.鹅口口疮者,胃中有( )也;重舌木舌者,( )有实火也;走马牙疳者,气虚实热也;爱吃泥土者,( )生疳也;胎惊夜啼者,邪热乘( )也。

5.咳嗽者,肺伤( )也;喘急者,( )盛也;腹痛者,( )所伤也;( )发热,则口苦舌干也;( )发热,则鼻塞声重也;黄疸者,( )湿热也;自汗者,( )虚也.

6.弄舌( )热,解颅肾惫,口频欠而( )虚,舌长伸而火炽,不能吮乳者,热在( ),常欲俯卧者,热蒸( )。喜视灯火,烦热在(),爱吃泥土,疳热在( )。腹痛寒侵,口疮( )积。惊自热来,痫因( )至。惊本心生,风因( )致,急惊者,( )便宜。慢惊者,( )为贵。

7.胎毒兮甘草( ),食积兮白术( )。急掠搐掣,以导赤( ),慢惊瘛,以( )。吐泻而渴兮,( )可投。

三、简答(共30分,每题6分)

1.试列举胎毒所生诸病。

2.简述《幼科发挥》中提到的小儿患病的病因即“三因”,针对病因在儿童保健方面如何调理?

3.简述变蒸兼证的治疗。

4.简述万全对小儿病调理补泻的原则。

5.试述饮食嗜好与疾病的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

1.试述“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

2.论述小儿胎弱证主证、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

一、名词解释

1.胎疾:小儿自初生至周岁有疾者,皆为胎疾。

2.撮口证:小儿脐风表现为多啼,口频撮者。

3.噤风证:小儿脐风表现为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

4.锁肚证:小儿脐风表现为脐突青肿,肚腹胀大,青筋浮露,大便涩不通者。

5.变蒸:变蒸非病也,乃儿长生之次第也。儿生之后,凡三十二日一变,变则发热,昏睡不乳,似病非病也。至于三百八十四日之后无变,形神俱全矣。

二、填空

1.肚痛/肝/心/热/风寒/疳。2.七至/热/寒。3.胃/脾/缓惊/急惊。4.湿热/脾经/脾脏/心。5.风/痰气/食/内伤/外感/脾胃/气。6.脾/肝/心脾/肠胃/心/脾/热/痰/肝/凉泻/温补。7.黄连/枳壳/泻青/补中益气/白术。

三、简答

1.答:虫疥、流丹、浸淫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胎热、胎寒、胎黄、胎惊。

2.答:所谓三因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

(1)衣太厚则热,太薄则冷,冷热之伤,此外因也;

(2)乳多则饱,乳少则饥,饥饱之伤,此内因也;

(3)客忤中恶,坠仆折伤,此不内不外因也。

调理:若顺乎天时,适其寒温,则不伤冷伤热矣。慎择乳母,节其饮食,则不伤饥饱,调护之久,爱惜之深,必无纵弛之失也。慎勿使庸医,妄投汤药,误儿性命。

3.答:变蒸之时,有外感风寒者,宜发散,惺惺散主之,按摩法亦可用也。有内伤乳食者,宜须消导,胃苓丸生之,轻则节之可也。

有被惊吓及客忤者,安神丸至圣保命丹。

如变蒸而后发病,以治病为主,慎勿犯其胃气。咳嗽,甘草桔梗汤加阿胶;吐泻,理中汤加藿香叶;惊风,琥珀抱龙丸,泻青丸,导赤散.

如受病后而变蒸,以养正补脾为主,钱氏异功散加对病之药,惺惺散,四君子汤加苏叶,加防风。

4.答:大抵小儿易为虚实,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热走气以耗阴,苦寒败阳而损胃。如逢食积,解之不可或迟,若过虚羸,补之尤为至急。才少俄延,便成劳毙。

5.答: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咸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寒,好食冷则内热。

四、论述题

1.答:(1)生理上,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2)病理上,饮食因素是小儿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小儿饮食不节,乳食伤脾胃则百病由生。乳食伤脾胃,则为呕吐、泄泻、腹痛;吐泻既久,则变缓惊,或为疳病;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痰火变作,则为急惊,或成喉痹,痰火结滞,或成痛吊,或为喘嗽。(3)治疗上,万全认为通过调理脾胃,则“脾胃强实,外邪不能侵,内邪无由起,何病之有哉?”。指出调理脾胃,节戒饮食,是治疗小儿病症的主要原则。

2.答:主证: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肾气不足,则骨软。病因病机: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胎弱者,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治法方药: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用地黄丸主之,取肾者五脏之根本之义。肝肾心气不足,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参苓白术丸主之。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