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多维度、持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特殊性。现阶段,语文教师职业心理疲惫、知识更新缓慢,加之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的严重脱节致使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缓慢。所以说,加快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是国家、学校以及语文教师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化; 特殊性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与标志。语文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占据了整个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核心地位。

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简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强调教师作用的改变和教育模式、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各个体系与思维的重建。这就要求以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为依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自我。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国家、地方、学校及其教育环境的合力结果,是全民素质逐步提高的有力保障。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教育界可说是各执一词,不过其基本宗旨大致相同。靳健指出:“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言语水平、思维水平、美感水平、教学水平、专业态度与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2]然而,语文教师专业化真正走上发展之路需要的不仅是理论范畴的定性与研究,而是应付诸于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

语文是思想的工具,是人类交际的情感工具,它使得人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变得清晰,情感因素能够深入,它促进了理解力层次的跨越式提升,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中那美轮美奂的精致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涵养以及广袤无边的意蕴情怀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理所当然就决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内容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在教法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储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量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次,在大多数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今天,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特点,进行情感性疏导教育和启发式说服教育;再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具备不断实践与探索的精神,比如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随着对象、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同时,也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赋予了它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更大优势。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从本学科出发,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引导学生融入课本情境,并和学生共同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实施德育的无痕渗透,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衡量语文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3]。同时,在面对日益强势的西方文化霸权威胁的今天,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老文明礼仪的弘扬,也是语文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语文教师职业心理的困惑

⒈客观形势下职业情感的冷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的频繁变更,新的内容与方向自然需要教师们开始新的摸索与实践。且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与路径,加之语文教师工作量之大,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提高与进步,只是一味追逐课改教材。语文教师在拼命的“工作”与“劳动”,但没有“发展”与“创新”,只有磨损。

同时,高考语文试题的不合理,客观题增多,主观题减少,甚至主观题部分也很少涉及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考察。在如此的语文试题的引导和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语文教师只强调学生所谓知识的纯增长,而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涵养则很少涉及。例如,一直被认为最为灵活的作文课,语文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感受,而是传授作文“万能模板”,学生作文风格趋同。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曾说过:小说家之所以创作乃源于描述人类存在状态的热情。当语文教师丧失了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则何谈其职业期望与职业信仰?

⒉主观意识下职业能力的缺失

常有人说语文教师是最无专业性可言的职业,甚至有些语文教师也如是认为:语文本身无深浅。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其职业能力的进步,他们照本宣科、“贩卖”别人成果。“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已成为制约语文教育的‘瓶颈’”[4]。同时有很多语文教师本身就缺少一种个性品质,缺少一种激情与气度。一个画家曾说:画风景不只是涂颜色,更重要的是画出风景里的空气。同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内化了的超脱情怀与人格魅力。正如王荣生所说:一度认为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师,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之间更缺少协同合作与沟通互动。自古文人相轻,虽说语文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文人,但明显具有了文人的某些“心态”,他们不去吸收,不去反思,专业知识进步缓慢,科研能力也只停留在局部的个体的论文水平上。这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能力的优化,违背了合作发展的原则。

(二)语文教师知识含量的贫瘠

林祖荣指出:“知识就是力量,结构决定功能”,而“一个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认为,构成这个结构主体的是这样三个板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人类文化视野。”[5]同时,孙宏安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指的是教师成为本专业的行家,成为专家”,“教师的专业是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因此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直接需要”[6]。当然,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具体则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

总体而言,我国的语文教师基本能胜任自己的岗位,但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较大问题。

1.学科专业知识不精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仍凭借教参“打遍天下无敌手”,他们熟悉教材内容,但他们忽视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语文教师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学科知识更新缓慢,远不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由于我国师范教育的先天不足,语文教师时常出现知识性差错和书写不规范等问题,且讲课多就事论事,失去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是宽泛的,同时也是深奥的,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宽厚的知识,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规定教师在就职前必须接受教育科学方面的专门训练,而在我国,近年来也努力朝这方面发展,只是在现阶段的师范院校中,教育学、心理学科目均作为公共课而“一笔带过”,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仍处于薄弱阶段。如在语文教师中,有些教师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他们不懂教育规律与教育方法,甚至陷入连自己的教育经验都无法总结的窘境,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盲目探索和经验积累,必然要走不少弯路。在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工作大多由语文教师担当,这说明语文教师更应站在教育科学理论的前列,掌握必要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如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自身也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教育界已明确提出:现代教育需要的不再是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是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⒊人类文化视野狭窄

面对今天的教育对象,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语文课广泛涉及着包括生活、社会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大量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新鲜知识,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广泛,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度,这往往使语文教师汗颜,甚至出现了教师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知文史地,还要适当了解一些数理化知识,也要广泛关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形成教师不同寻常的知识链条。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成为“通才”与“杂家”,但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是不无裨益的。

三、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反思

在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教师教育主要还是由两大系统构成: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职前教育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承担,在职培训主要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然而“这一教师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也欠规范”[7],无法全面地指导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这就需要国家、学校对教师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要教师专业情意的确立。

⒈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前提

教师的经济待遇不仅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参与能力。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教师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比较低,个别地区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广大教师含辛茹苦,却两袖清风。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实质上就是不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势必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并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所以,要努力做好这个前提工作,使教师成为社会上优秀人才的首选职业,同时,这也是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国家及学校不仅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同时要关注他们的教学热情与参与性,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需求。

⒉改革传统师范教育,形成全面发展的职前教育是关键

师范教育主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任务,是发展基础教育第一位的工作。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的提高,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然而“有师范教育以来,师范院校都把所教学科作为第一专业,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上都向所教学科倾斜”,“而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重视不够”[8],致使师范教育先天不足,从而导致我国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缓慢。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尽快改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学术水平与专业水平,这不仅可以吸收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而且也是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所必需的。所以,师范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如加强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同步提升,走好职前教育这一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⒊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发展高质量的在职培训是手段

“教师的在职培训,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终身教育,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经常性的工作。”[9]然而,由于我国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缺乏互动以及不合理的培训课程与方式,使得在职培训多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目标的达成。

为了使教师的在职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经费、待遇、结构等方面做出实质性调整,严格把握好项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法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知识、能力、精神具体而富有层次的培训目标,设计出前瞻、系统而实用的培训内容,使用多元、创新与合适的培训方法。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活动范围,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之间课堂教学观摩、互相研讨、进修外,还可以开展其他的培训模式,如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这要求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从而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情意的确立

教师专业情意的确立,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个教师成为“好”教师的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价值的理想与信念,它涉及价值观、信念和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通常所说的专业理想、专业精神包括在其中),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同时,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立教、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当然,教师只有在良好的自我意识下才会表现出适度的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贡献感,并自觉地根据自己的职业信念激励自己,对自己献身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也要有一种内在的专业情意,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满怀自己的专业信仰,载着独特的语文学科,走上独特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琼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0).84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314

[3]刘秀林.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资讯,2006(4).126

[4]夏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8(4).153

[5]林祖荣.专业化发展关键词之一:知识结构[J].教师之友,2004(6).34-35

[6]孙宏安.学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科学,2009(4).55

[7][8]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7).23-24

[9]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76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甘肃 兰州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