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理论、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及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校企联合方式确定实践课程体系开发的路径及内容,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技术技能型人才 软件专业

[作者简介]孙华林(1977- ),男,江苏徐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软件组件技术、软件工程。(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295,项目主持人:苏宝莉)和2013年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常机电院[2013]71号,项目主持人:孙华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高职与本科‘3+2’分段式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K2012212,项目主持人:苏宝莉)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5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的、止步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当前产业结构已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建立和完善与当前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整合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资源、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和质量、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了苏教高[2012]1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的精神,将软件技术专业和常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实施“3+2”高职与本科分段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在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中,依托行业企业、高职与本科各自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真环境、真项目、真过程的职业优势和学院观念创新、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成功探索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人才的课程衔接机制、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笔者以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建设思路,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理论

1.分段培养。“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也被称作“专本衔接”。“3+2”是指培养模式:三年专科、两年本科。以我院实施的“3+2”试点项目为例,学生完成三年高职阶段的软件技术专业,修完高职阶段的课程,在获得大专学历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免试直接进入常大继续深造,完成相应的学分,满足学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即可获得本科院校毕业文凭和相应的学士学位。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均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出口。

2.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分类有很多种,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人才”就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有一种得到大多数专家一致认可的说法即“人才四分说”,这种分类将人才分为四类,即工程(engineering)型人才、技术(technology)型人才、学术(academic)型人才和技能(skill)型人才。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向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靠拢,市场对这两种人才需求较大。技术型人才主要凭借本身的智力技能服务于社会,技能型人才主要凭借某项熟练的操作技能服务于社会。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靠自身熟练的操作技能加上才智,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在“3+2”试点项目中,高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阶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3.实践教学体系。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上。一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则由课程间的依赖、衔接和配合构成。而实践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常州科教城区六个高等院校软件技术或IT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查、学习与研究,结合我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研讨总结出:不管是应用类型的本科院校,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目前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且缺乏规范的监控体系。虽然近几年专业实践课程在一些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得到了重视,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还都停留在领导口头上宣传。专业教师真正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监控体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更大程度上是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验证性环节的实验,根本没有得到系统的、规范的、严格的、大编写代码量的、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的技能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目前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也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真实技能至关重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也有更深层次的最直接动力和需求。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师资方面的瓶颈,更缺乏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教学案例,尤其是对软件技术专业来说更加突出,软件专业学生的中等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先例可以借鉴。“3+2”项目仅仅是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为整合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资源、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将江苏省内国家示范或骨干高职院校联合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项目。“3+2”项目以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人才为特色,以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不能照搬本科或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不能将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简单地叠加。

三、“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适应当前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技能优先,按照系统、规范的企业及IT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实干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相比,“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分段培养人才的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适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三赢”,是一种校际合作的高层次形式。其基本特征为:(1)本科与各合作高职院校一起协商制订培养方案,各阶段培养方案的实施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牵头组织实施。(2)利用各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3)专本一体进行学生管理。(4)专本一体进行质量监控。(5)核心课程的考核由本科院校主导。高职阶段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成绩纳入本科学校成绩管理系统。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3+2”高职与本科衔接项目,是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能体现专本分段培养的优势、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不仅掌握更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将原有高职、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重新设置、课程内容的有序调整、接口实践课程的配置,更加突出专业课程实践技能。

3.校企联合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开发的路径及内容。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时,要面向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注重理论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和实践技能“相对完整”的有机结合,这样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一需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有以下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步:职业岗位分析;第二步:工作任务分析;第三步:职业能力分析(如表所示)。

在这三个步骤中,都有可能存在高职课程与本科课程的区分点,因此需要从三个层面逐层进行分析,逐层推进。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可获得课程教学内容:实践可以立足于J2EE平台的企业级应用开发、Android3G应用开发以及基于.NET平台的中小型企业应用开发等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包括企业项目开发实训、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及高职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等。

4.“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里所谓“四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构成(如图所示)。

上图“四段式”实践课程体系在能力上体现出依次递增,并将软件开发行业标准和规范融入实践教学课程之中。由“四段式”构成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以编码实践、项目实践和岗位实践为主线。基础技能实训在课程设计上更加注重“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依托“基于JSP技术的Web应用系统开发”“基于J2EE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开发”“Android3G应用”“Web前端(UI)技术JQuery”及“NET开发技术”等五门实践课程,重点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素质、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则可以对学生前面三个阶段的实践技能进行检验,使得学生毕业前在专业技能上得到真正的企业锤炼,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制度保障及实施效果

1.“3+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制度保障。(1)建立专门的实践课程项目团队。相关职能处室、牵头学校以及合作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试点项目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政策的制定与总体协调。同时成立实践教学体系所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校际教学工作协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对接、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规范地向前推进。(2)对“3+2”项目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团队中的专业工作组在项目前期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制定工作,项目实施过程是教学实施与管理的实体和核心。每月定期召开实践教学工作例会(协调会),解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由专业工作组会同督导、系部二级督导对“3+2”项目的实践教学开展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参与质量监控的积极性,校企相互协作,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

2.“3+2”试点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本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以基于工作过程(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对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践课程,在强化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更突出了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四段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其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好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吕海东,葛日波.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4).

[2]沈奇,张燕,罗杨,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3]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3).

[4]汤丽娟,孙克争.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析[J].福建电脑,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