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品出味道到吸取营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品出味道到吸取营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何科目都有其共性和个性,语文课的个性因为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而在教学中尤其分明。所以我们常常提倡在上语文课时要上出它的语文味来,那么什么样的味才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个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师生双方得到共同的发展。这种“语感”是一种对语文的“整体感知”,一种让师生双方都感受到的美好的一种精神境界。

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挖掘语文独特的魅力,即它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层层筛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的美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感受得到,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用虔诚的心与文本交流,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体味着作者的体味,感悟着作者的感受,情感在经典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而一步步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过程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过程,也就是我们所品到的独特的纯纯的甜甜的语文学科的味。因为这种享受的过程是美好的,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语文素养,所以我们才会苦苦的执着的追求语文课的语文味。

追求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美好的,多年的感悟,多年的积淀,才尝到语文课中语文味的甜头,那么,语文课该如何上出地地道道的语文味来呢?以下是本人一些粗浅的认识,愿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师要当好演员,苦练基本功,着力“打扮”好自己,粉墨登场——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和文学修养

这里所谓的“打扮”不是粉饰自己的外表,而是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懂得感悟,不懂得体会,不懂得用心来教学,如何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那只是一种硬梆梆的机械化语文教学,机械的背诵,机械的分析,机械的抄抄写写,这样的语文教学又怎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味道,进而从中获得营养呢?仅仅只是让学生认识几个生字词,读几篇课文而已, “打铁还须自生硬”,所以要想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着力“打扮”自己。“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长流水”。这些说得都是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和文化素养。二十一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再去吃旧日的老本,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修养,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问题都能充分的驾驭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二、教师要当幕后英雄——要着力在课前备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上出很有味道的语文课,那首先就得把课备得很有味道,所以要想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在备课上要多下功夫,就要努力备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要用“心”来备课,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备课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与文本的一次心与心的对话过程。“大处着眼”,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正如前面说得教师只有“打扮”得好,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用心体验教材中的情感。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把这种美好的感悟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并将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找到文章的着眼点,找准文本中暗含的民族文化,抓住课文中的点睛之笔设计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想的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方法。其次,备课时要挖掘课文的工具性,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侧重点的训练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思考如何利用文本层层深入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将这样的训练上的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语文味道来。有时候也许是对一个词的理解,有时候也许是对一句话的理解,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上的有滋有味,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还有,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限于教材本身,而应该立足教材并走出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还应在备课时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着力做好对文本的恰当的拓展,设计好适合学生的,对学生有一定思想提升的,又能与文本巧妙结合的阅读材料,做到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这样才能使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上创造出语文味境界来。

就如一个人吃饭一样,当他尝到饭菜鲜美的味道,就会去愉快地进食,这样才能吸取更加丰富的营养,那么语文课也只有学生尝到如佳肴般的味道,他们才会自助的亲近语文,走向语文,感悟语文,从而吸取更加丰富的语文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