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要求教师充满了激情,学生充满了活力,它使中学数学课堂变得活了起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情景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这“热闹”的课堂教学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课题讨论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观察引导不够,出现了课堂较乱的现象;还有的教师丢弃了精讲精练,他们不钻研教材,例题不讲,习题少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完事,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础掌握不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做好课前预习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某某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鉴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五、必须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钻研和理解

钻研理解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课本例题,第一,我们要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二,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下转第73页)给一种解法,我们可以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变式剖析,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变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