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感官刺激教学法在大专英语课堂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感官刺激教学法在大专英语课堂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三方面介绍了多感官刺激教学法的来源、步骤与注意细则。这些均源于教学实践和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经典理论。因此,希望我们的发现能够解释与提出进一步调查的建议、问题,并能促进新的发展,拓宽新的视野。

关键词:多感官刺激 教学法 大专英语课堂

Abstract: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resources、steps and attention principles of multi-sensory motivation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theories、teaching patterns and strategies. All these come from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he typical theories of home & abroad educational teaching. We hope that our findings can explain and propose further survey’s suggestiongs and problems,and also can promote new development and widen new sights.

Key Words: Multi-sensory Motivation; Teaching Method; College English Class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智力并非是个决定性的因素,除非弱智群体,一般人都能获得完整的语法能力。但语言习得能力却因为智力因素区分为两种:

1.认知/学习语言能力。它与一般智力有关。

2.基本人际交际能力。它是口头交际能力必需的组成成分,也是影响语言能力中社会语言技巧的因素。这两种能力互相独立。而智力因素与大脑的发育成长有关,也与环境等因素有关,可以说因人而异的。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学习英语,智力将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大专院校中,学生对于作为公共课的英语重视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学生不能充分的获得良好的应用课堂所学语言的交际环境,或者由于对自身语言水平的不自信,因此,学生难以积极创造语言练习和交际的环境并参与其中,因此,英语课堂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阵地。

如果外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并侧重于语言形式教学时,智力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多感观刺激的英语教学正是从学生积极有效地达到英语习得目标,缩小因智力因素拉开的差距而使用的有效教学方式。

二、多感官刺激教学法

多感官刺激(Multi-sensory Learner Motivation)来源于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八种智能,它们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动觉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智能、自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由于这一理论广受认可,加之近些年来我国对英语教育的格外重视,人们已意识到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育相整合的重要。实验表明,在吸收信息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感官越多信息掌握得越好,即:多感官吸收。

虽然语言中枢在左半脑,但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相关的想象、直觉、发散、整体综合等都在右脑。多感官刺激就是要力图将右半脑功能激发起来,并使左右半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快速学习。结合人体的感受器官,多感官刺激具体如下:

耳朵――肯定是用来听的,但其实它也是左脑的外部延伸,用来分析辨别并记忆事物。人生来不会说话,但会听,在听多听熟后才有说的欲望。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中都能注意到这一点,但有时会走极端,例如想尽量使学生听清英语的发音,因而要求磁带或是老师的发音一定要非常清晰甚至非常大的声音。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人的听力如果长期处于较高分贝下,其听力反而会下降,再有一开始学生听到的英语就是一种毫无情景的人声,也不利于他们理解所听的内容。因此,多感观刺激教学法主张解放学生的耳朵,不仅要听英语的对话,还要听对话的背景。而且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根据洛扎诺夫的实验证明:有背景声的伴随来介绍教材比没有的记忆率高2.17―2.50倍。在英语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内容和相关材料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通过“听”,可以纠正发音及练习听力。

眼睛――作为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的通道是万万不可忽略的,特别是对于大专的学生。让学生从视觉输入信息,引起大脑兴奋,促进与听觉中枢的配合,在语言中枢上得到信息的反馈,首先,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这符合专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初衷,也就是英语能够作为一个工具,帮助他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应用;而动态的画面又会比静态的画面更吸引人,这一点对于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认知世界的视野。

嘴巴――无庸质疑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官能之一。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是围绕考试为中心,有的学生学了十多年英语都是哑巴英语――开不了口,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专科学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因此,要怎样刺激学生的嘴巴,让其想说,能说,会说甚至欲罢不能,可以说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课题。要让学生一想到一听到就产生想说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所听所说之内容具有趣味兴且有建设性意义。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提出与课本主体相关的讨论话题,尤其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知识。

手脚――其运用也是多感观刺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脚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通过触觉对语言的实体进行感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反应用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还可以运用在教学气氛的调节中让学生的大脑摆脱妨碍它发挥功能的一切障碍,成为准备接收知识的“海绵”。例如:在学生学习演讲的技巧时,手势的恰当运用成为了演讲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实施策略

建立信任度。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是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以及这关系中的态度。因此,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所有教学开端中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存在活动的整体,在课堂上尽量地采取赏识教育以调动积极性(在心理学中可归为无意识潜能),采用各种艺术手段――音乐、绕口令、短剧、朗读、讲故事、辩论、演讲等,而且多感官刺激教学法主张让笑发挥它的缓解情绪、增近师生感情和活跃课堂气氛之作用。只有让学生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教师,并懂得学习是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学习就会成为比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

做到“多、广、大”。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安排课堂内容和活动,努力使课堂提高趣味性和更加交际化。活动要求面广、量大,尽量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语言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因而设计活动要遵循难易活动结合、多样活动穿插的原则,比如:为创新能力培养设计活动――编对话、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的将对话讲述出来。教学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广泛,比如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内容等作为语言练习的内容,比如:视频的,音频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介绍和文化补充,可以补充课本单一的教学形式。

采用快节奏。由于大脑对于新输入的信息在20―30秒内就会变得淡漠,并开始消失,因此必须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强化。在多感官刺激下,理解阶段注重先机械后灵活最后即兴发挥;在训练时要求反应快、语速快。这样做,经过短期训练后,课堂上才能自然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注意力会较集中、反应快、语速快。比如:针对听力能力的提高设计的短暂记忆训练和速记训练,以及针对口语能力的提高设计的迅速阅读和复述训练,不仅为入门学习开了好头,也为下面更深、更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做个好“导游”。中国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被动的。然而,在多感官刺激教学中学生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多感官的调动运用是在让感受器官得到解放与自由时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就要像个导游,学生就是游客,必要的讲解与引导外,其余的应让“游客”自己感受与体会,不能强迫。

表达要多样。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授者(teacher), 更是促进便利的推导者(facilitator)。大专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因此,当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想要说些复杂些的词与话却苦于不知道用英文如何表达,此时会被逼于用母语,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脱离母语思维,完全浸于英语思维中。因此,多感官刺激教学法主张在让学生进行表达时可采用多样的直观表达方式。

情感要共鸣。师生需要拥有达到教学目标的综合素质,多感官刺激更是要求师生间的领悟,所以,师生彼此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要。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达到情感共鸣。

四、结论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

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高校教学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结合,特别是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处在教学方法中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占教学时间的比例越来越大,对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也逐步增强。

3.教学方法与相互渗透和结合。高校的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并在教学中逐渐将人类探索、研究客观世界的方法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三方面介绍了多感官刺激教学法的来源、步骤与注意细则。这些均源于教学实践和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经典理论。在学习、借鉴、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哪一个教学方法或模式都非一个最终模式,但它们却包含了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考虑的诸多内容。因此,希望我们的发现能够解释与提出进一步调查的建议、问题,并能促进新的发展,拓宽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黎天睦(Timothy Light)著:《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2](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修订版)―― 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12。

[3]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胡春洞、王才仁主编:《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8]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

马丽菲、戚莹莹、贾晓娟: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