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传统语文教法的革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传统语文教法的革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传统语文教法,就是指我国世代相传的,具有我国社会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法,由于时代不同,教师、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因而导致语文教法的多种多样,有所谓“教无定法”说。

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多年沿袭的情况,传统语文教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习文明道,两者兼顾。

前人教语文是很注重统一的。既习文又明道,文道统一,这是一种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试行教学时,先生采用的是注入式说教,全不顾学生是否“心悟”的。

2.分段教学、循序渐进。

古时的作文教学,总是很讲究循序渐进,有格有序的。传统语文教法虽强调循序渐进,但训练方式是强制的,往往要求学生一个字或一课书抄写几十遍,叫人生厌。

3.精读博览,读写结合。

古人对语文课文中的精读文章,要求熟读成诵。古人强调的读写结合,只是把写作当成对所读文章的机械复制和模仿。这种读写结合是与思维脱节的。

4.明确要求,从严施教。

严格要求,对学生学习是有好处的,但据一些前辈的回忆,他们幼时是在“严师”的怒目威逼,厉声呵斥和体罚的情况下求学的。这样的从严要求,往往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5.讲读授课,教师为主。

教师总力求讲深讲透,以致出现“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至于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心理,志趣以及要求等,教师是不予理睬的。

二、革新传统语文教法,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把传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变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混合传授,并突出思维训练这一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接受和传递信息,正确而畅达地表情达意,就必须破除封闭性的教法,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起来,把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活跃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的天地。例如在进行命题作文指导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审题,不是让学生去竭力回忆曾背诵过的范文,以便机械地仿写,而是根据题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这就训练了思维灵活性和多向性,接下来是拟提纲,指导学生联点成线,联线成面,合面成体,组成完整的篇章。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审题目,定内容,拟提纲,打草稿和写成文,这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快节奏和高效率。总之,发展思维能力是破除封闭性教法的突破口,是提高语文训练效率的核心环节。只要抓紧这一环节,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2.把只注重数量的多读多写变为量质并重的多读多写,并强调说和听的能力训练。

传统语文教法强调数量上的多读多写,这实际上是一种单一而且僵化的教学模式。我们现在倡导多写和多读,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讲究质量的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写得快,写得开,写得真,写得活。现在有的语文教师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多写“自由文”“大胆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指导学生多读,可以采取范文引路的单元教学方法,先指导学生精读一两篇课文,再触类旁通单元课文,就会取得在同课时量里多读课文的效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能不予指导,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不仅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反而还会因迷上课外书而误了功课,甚至会让不健康的读物玷污了心灵。另外,还要训练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以求读得快,读得懂,读过之后能迅速领会并记得下要领。

以往讲读写结合较多,相形之下,对“听说”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单薄了。对于“听”和“说”,幼儿园和小学还较重视。一到中学,往往随着年级的递升而削弱,这种状况是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在加快,信息传递频繁,加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们交流思想用耳听口述的机会往往比手写目阅更多。可以说,听说的能力甚至比读写的能力更重要。但由于传统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影响,中学语文至今仍没把听说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地位。不少中学生羞于启口、辞不达意,听课效率也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高度重视,二是要讲究教法,要把听说能力的训练常规化,系统化,形成多样化。使学生达到听时耳脑并用,听得进,听得懂,听了马上能记住要领;说时语音语调准确优美,姿态仪表自然大方,表达内容清楚鲜明。

3.把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为主。

为了培养能力,让学生有训练机会,首先要摆正师生的关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教给运用语文这门工具学科的技能及技巧。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教学生“会学”。要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4.把封闭型的“三个为主”变为开放型的“三个结合”。

“三个为主”就是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主。因此:

(1)要把课堂为主改为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课堂教学固然是传授知识的好形式,但课堂外面也未必就学不到知识,在当今世界,小小课堂已满足不了当代青少年的求知欲望,他们热切要求走出课堂,去认识社会,熟悉社会,进而激起改革社会的希望。语文教师们放开眼界,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广阔天地里认真学知识,长才干。

(2)要把教师为主改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来施行教学,学生要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主导。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上的师生结合也体现了尊师爱生的道德风尚。

(3)把以课本为主改为课本与课外读物相结合。

现在的教材虽作较大改进,但仍然不可能包罗全部的知识,更何况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博览上下功夫,薄薄的几册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用的,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配合以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这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5.把分段教学变为既有本学科的纵向分段,又有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的教学。

如今需要智力型的新人,则应有广泛的爱好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各种能力。目前中学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不可厚此薄彼的。学好了语文课,就能更好地组织和运用语言,更准确迅速地使大脑思维和语言表达一致,这必将推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已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了,他们不仅教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安排,如在作文教学中安排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这样,既使学生训练了多种文体的写作,又加强了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语文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当前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影响着学生往后学习方法的形成。语文教师不但不能因为“不需要教”而稍有松懈,而是要在“教”字加倍下功夫;不但不能以完成讲授教科书为满足,而是要千方百计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切实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以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