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客观环境下农户的资金需求情况。本文以包括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活动的农户经济行为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利用中部某省辖内九个地区2008年12月份7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农户借贷需求;信贷约束;实证分析

Abstract: To develop China’s rural finance,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rural household’s fund demand under the r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uilds a Probit model based on the rural household’s economic behavior which include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spects. The data used in the model are obtained by 750 rural household investigations in 9 districts of a province in Mid-China in December, 2008. This paper analyses rural household’s decision-making in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cision-making, and elicits corresponding inspiration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household's loan demand, credit constraint, empir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5-0078-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而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客观环境下金融实际供求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合适的政策办法。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都采用各种方法调查和分析农村农户的金融需求情况。

国外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通过建立农户的需求模型来对农户的金融需求行为进行研究。Long(1968)建立了正规的微观经济模型分析农户借贷的原因,认为农户的借贷决策是在给定生产机会条件下收益最大化的选择。他分析了农户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借贷选择,认为农户的借贷行为取决于其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项目收益率与利率的对比,他在分析中采用了印度1951-1952年国家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Iqbal(1983,1986)也建立正规的经济模型来研究农户的借贷行为,其出发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借贷行为将影响农户第一期的预算约束以及消费与投资水平,进而影响第二期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支付成本(资金利息);他认为贷款利率是受借款人地区、收入、借贷规模以及个人特征内生等因素影响的。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调整和深入,国内各种相关组织、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也对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陈永寿、陈开明和雷飞州(2001)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资金需求从传统农业需求向规模经营种植业转变,农村一般性生活消费贷款减少而住房及教育贷款增长等资金需求情况;其他各地相关金融机构的人员在对当地农村资金需求情况做了相似的调查,如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5)、张春超(2007)等。但是,这些调查大部分都只局限于对调查数据的描述,而没有涉及到农户经济行为的深层次分析,因此本文将以包括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活动的农户经济行为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利用中部某省9个地市2008年12月份7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二、理论框架

一般而言,农户的经济生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生产性生活,其二是消费性生活,两者密不可分。许多调查研究的结果都表明消费性活动是影响农户借贷非常重要的因素,生活性用途的借款比重明显高于生产性用途的借款。Iqbal(1983,1986)所提出的农户借贷模型同时考虑了在预算约束下农户的生产、消费和劳动选择,而借贷活动通过改变不同时期的预算约束来影响农户的经济选择行为。本文以Iqbal所提出的模型框架为基础,分析影响和决定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

模型假设农户的经济行为是以两期的效用最大化为基础的,效用函数由两期的消费( , )和闲暇,( , )决定,而且严格服从效用函数的性质。假设农户当期发生借贷行为,从而扩大当期的预算约束曲线,而在第二期偿还。这样农户的借贷行为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1代表当期,2代表未来;代表农户的消费支出,代表总的可支配时间,代表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 代表闲暇, 代表非农劳动时间, 代表农业生产性资产, 代表农产品价格, 代表非农劳动力的工资率, 代表技术改善参数,代表农户的外生特征变量,代表农业生产的外生特征变量,代表借款的数额, 代表当前投资, 代表借款的利率。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①,因此,在利率外生的条件下,通过拉格朗日函数对模型求最优解得:

由式(1)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则农户可以通过借款来增加第一期的消费,从而提高总效用,这也意味着当农户当期消费的边际效用非常大时,农户的借贷倾向将比较大。从(2)可以看出,如果,农户可以通过借款来增加生产投资,以提高总效用,这意味着当未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非常高时,农户的借贷倾向也将比较大。

但是,如果农户面临金融约束,即在给定利率下不能获得借款或借款数额不能满足需要,最终的决策行为将取决于两期消费边际效用与边际产出的对比。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农户借款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三、Probit模型估计农户借贷发生率

(一)计量模型

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采用probit模型考察农户借贷的主观需要和实际借贷行为,估计农户的借贷意愿以及借款获得率。因此,我们设计的计量模型为:

(二)数据的选取

我们于2008年12月通过向中部某省辖内9个地市农户发放7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4份。本文以70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

(三)数据的检验及结果

检验方程(4):我们对与14个自变量进行probit方程回归,结果发现

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我们将这些变量剔除后,再回归得到以下结果:(2006年至今是否有借款需要)与

(有抵押)正相关,与(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负相关,与(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正相关,与 (是否个体工商户)正相关,与 (镇内金融机构数量)正相关。

检验方程(5):我们对与14个自变量进行probit方程回归,结果发现,如下表:

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我们将这些变量剔除后,再回归得到以下结果:(2006

年至今是否实际发生借款行为)与(有抵押)正相关,与(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正相关,与 (年龄)负相关,与 (是否个体工商户)正相关,与(是否是种养大户)正相关,与 (镇内金融机构数量)正相关。

方程(4)和方程(5)的检验结果如下:

四、几点启示及建议

第一,农村农户的借贷需求与农户抵押物数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农户在有借贷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概率也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拥有一定抵押物的农户从自我心理上具有敢于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心理保障,而金融机构则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更愿意放贷给具有抵押物的农户。目前在我国农村中,由于农民缺乏抵押品,因此制约了农民对发展经济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借款需求和农民从金融机构实际获得借款的能力。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应该设法扩大农民抵押物的范围,例如,将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贷款品种,从而最终盘活农村资源,满足农民发生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金融需求。

第二,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对农户借款需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即随着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下降后增加,这说明农户具有高收入水平时,农户的一般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满足,其拥有比较小的资金约束,而高收入也同时体现为其生产投资的结果。因此,高收入也意味着高投资需求,所以也更容易产生借款需求。特别是当农户是个体工商大户时,其投资需求更为明显,具有较强的借款需求,同时,由于其是个体工商大户,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发展有必要扩展和深入到农村。

第三,个体工商大户与种养大户获得贷款的机会更多。这说明农户的经济状况越好,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也十分愿意将贷款贷给经济状况好的农户,帮助其发展。反之,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较弱。因此,农村金融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帮助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更好的发展外,还应该关注经济状况暂时不好却有很好前景的农户,通过采取创新措施和手段满足其资金需求,帮助其脱贫致富。

第四,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对农户借款的影响是凸形的,即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上升后下降。这说明,当前农民对教育比较重视,因此对教育支出的资金需求较大,同时,能够对教育支出较高费用的农户可能经济状况比较好而不需要通过借款满足其资金需求,因此,现借款需求随着支出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下降的情况。另外,农户的借款获得也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这说明,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教育资金需求基本上是尽量满足的。

第五,镇内金融机构数量与农户的借款需求和借款获得都具有正相关性。镇内金融机构数量每增加1个,农户的借款需求和农户借款获得的概率分别增加0.236166%和0.231261%。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要更多的增加农村金融网点的数量,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农民的各项金融需求。

注:

①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一是农信社对利率的决定有较大的权利,一般都是一浮到顶;二是农户的信贷规模是受到限制的;三是我国农村的民间金融活动不是市场化行为,亲友借贷,地下钱庄等活动不能体现真实的市场性。

参考文献:

[1]陈永寿,陈开明,雷飞州.把握农村资金需求新变化积极促进城郊型经济发展[J].重庆金融,2001,(1).

[2]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与民间融资[J].金融研究,2005,(12).

[3]张春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户信贷约束与破解[J].济南金融,2007,(11).

[4]牛路辰,徐晓玮.农村资金需求结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

[5]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